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八個笑話,八個哲理

建築師
一位夫人打電話給建築師,說每當火車經過時,她的睡床就會搖動。
建築師回答說:「這簡直是無稽之談!我來看看。」
建築師到達後,夫人建議他躺在床上,體會一下火車經過時的感覺。
建築師剛上床躺下,夫人的丈夫就回來了。
他見此情形,便厲聲喝問:「你躺在我妻子的床上幹什麼?」
建築師戰戰兢兢地回答:「我說是在等火車,你會相信嗎?」
【頓悟】
有些話是真的,卻聽上去很假;有些話是假的,卻令人無庸置疑。

引誘
英國紳士與法國女人同乘一個包廂,女人想引誘這個英國人。
她脫衣躺下後就抱怨身上發冷。
紳士把自己的被子給了她,她還是不停地說冷。
紳士沮喪地問道:「我還能怎麼幫助你呢?」
「我小時候媽媽總是用自己的身體給我取暖。」
「小姐,這我就愛莫能助了,我總不能跳下火車去找你的媽媽吧?」
【頓悟】
善解風情的男人是好男人,不解風情的男人更是好男人。

調羹
麥克走進餐館,點了一份湯,服務員馬上給他端了上來。
服務員剛走開,麥克就嚷嚷起來:「對不起,這湯我沒法喝。」
服務員重新給他上了一個湯,他還是說:「對不起,這湯我沒法喝。」
服務員只好叫來經理。
經理畢恭畢敬地朝麥克點點頭,說:
「先生,這道菜是本店最拿手的,深受顧客歡迎,請問您有什麼不滿意的呢?」
「我是說,調羹在哪裡呢?」
【頓悟】
有錯就改,當然是件好事。但我們常常卻改掉正確的,留下錯誤的,結果是錯上加錯。

穿錯
餐館內,一個異常謙恭的人膽怯地碰了碰另一個顧客,
那人正在穿一件大衣。
「對不起,請問您是不是皮埃爾先生?」
「不,我不是。」那人回答。
「啊!」他舒了一口氣:
「那我沒弄錯,我就是他,您穿了他的大衣。」
【頓悟】
要做到理直氣壯,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理直的人,往往低聲下氣;而理歪的人,卻是氣壯如牛。

回電
一個蘇格蘭人去倫敦,想順便探望一位老朋友,但卻忘了他的住址。
於是給家父發了一份電報:「您知道托馬的住址嗎?速覆!」
當天,他就收到一份加急回電:「知道。」
【頓悟】
當我們終於找到最正確的答案時,卻發現它是最無用的。


傷心故事
有三個人到紐約度假。他們在一座高層賓館的第45層訂了一個套房。
一天晚上,大樓電梯出現故障,服務員安排他們在大廳過夜。
他們商量後,決定徒步走回房間,
並約定輪流說笑話、唱歌和講故事,以減輕登樓的勞累。
笑話講了,歌也唱了,好不容易爬到第34層,大家都感覺精疲力竭。
「好吧,彼德,你來講個幽默故事吧。」
彼德說:「故事不長,卻令人傷心至極:我把房間的鑰匙忘在大廳了。」
【頓悟】
我們痛苦,所以幽默;我們幽默,所以快樂。

賣書
一個很有名的作家要來書店參觀。
書店老闆受寵若驚,連忙把所有的書撤下,全部換上作家的書。
作家來到書店後,心裡非常高興,問道:「貴店只售本人的書嗎?」
「當然不是。」書店老闆回答:
「別的書銷路很好,都賣完了。」
【頓悟】
「拍馬屁」是個奇怪的詞:你像是在奉承他,又像是在侮辱他。

幫忙
在郵局大廳內,一位老太太走到一個中年人跟前,客氣地說:
「先生,請幫我在明信片上寫上地址好嗎?」
「當然可以。」中年人按老人的要求做了。
「謝謝!」老太太又說:「再幫我寫上一小段話,好嗎?」
「好吧。」中年人照老太太的話寫好後,微笑著問道:
「還有什麼要幫忙的嗎?」
「嗯,還有一件小事。」老太太看著明信片說:
「幫我在下面再加一句:字跡潦草,敬請原諒。」
【頓悟】
你若不肯幫忙,人家會恨你一個星期;如果幫得不夠完美,還不如...

2010年12月30日 星期四

2010年12月29日:佛子羅睺羅

-時時戒慎,舉手投足,因緣果報中。
-不要以為一點小事沒什么大不了。
-無心犯錯,因為習氣。
-習氣一定要改,一句話,也會讓人懷惡在心,要口說好話。
-對不滿的心要善解包容,才有辦法將驕傲的心降伏,轉惡緣為善緣。
-一年偏差,因果不昧

以前小時候,曾經玩過很殘忍的游戲,把線綁在蜻蜓的尾巴上,然后好像放風箏那樣。
現在想起來真的很殘忍,也不懂將來會有什么果報,要懺悔。

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2010年12月28日:須菩提與阿難尊者

-有愛的人生才幸福。
-學佛體認真理,了解真假。
-一切有為法,如夢泡影。
-對一切東西很疼惜,但不占位己有。
-對人有爭執,總退一步。
-學佛要時時累積,不要聞了就漏。

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

2010年12月27日

過勞死:因為身心煩惱重,在休息時,心靈沒辦法調適。

2010年12月12日:富樓那彌多羅尼子

重看靜思晨語,學習很多,特此摘錄下來,跟大家分享。

-好寂靜:唯有心靜下來,才有辦法把道理聽入心。
-要累世培養慧根。
-修行不是放棄一切,而是拉長請擴大愛,也要有智慧,才不會被人事物迷惑。
-心中要時時有戒。

2010年12月15日 星期三

證嚴法師靜思語

2010年12月10日 星期五

生命之星一閃一閃~人生成績單亮晶晶

生命之星一閃一閃 人生成績單亮晶晶
~~感恩廣大觀眾朋友的厚愛,致上無限無量的祝福~~
曾裕真2010.12.09

每個人對於自己這一生,源於價值觀的不同,可能都有不同的定位與追求,有人全心於事業、有人全職於家庭、有人全力於享樂,但更有人全心、全職、全力於奉獻。

在與青少年接觸的過程中,常聽到年輕人說:「為什麼大家都可以,我就不行?」,裕真總是回答:「老師從很小的時候就下定決心不當『大家』,要當『我』--一個獨特的我。」;每當出外分享,常有家長問:「孩子叛逆怎麼辦?」,老師問:「家長不重視教育,怎麼辦?」,裕真總是反問:「您下了多大的決心要改變現狀?用盡力氣也在所不惜嗎?還是,無論得到怎樣的答案,您還是依然故我!」,若想要生命有不一樣的轉變,就要在每個轉彎處把握契機,並且下定決心。

裕真一介平凡的老師,何德何能受到大家如此的厚愛?近日,憂心的父母透過各種管道留言給裕真,有心的老師不時詢問校園分享的可能?不少的年輕人分享自己的感動與改變!當然,也有人關心裕真的身體狀況、讚嘆我家師兄的溫柔體貼、打聽治病醫師的資料,還有,擔心蕭文凱目前的現狀等等。裕真打從內心感激和感恩,因此,透過網路平台為各位說明,希望您能找到想要的答案。

一、 請問戲裡的中醫師診所在哪裡?
經與連醫師確認後,提供資料如下:楊梅火車站前的楊新路,左轉30-50公尺,即可在右方看見「連中醫診所的招牌」,但是,是否有效,就看個人因緣了 !

二、 曾老師現在身體狀況如何?
感恩大家的關心。十多年來,一直查不出病因,醫生說「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目前已無大礙,不舒服時就吃一些藥。裕真幾乎忘了「它」的存在,最難過的時候都能以信心、毅力、勇氣度過,何況現在?沒問題啦!

三、 蕭文凱的近況如何?
蕭文凱是化名,目前應該30出頭。當時沒有手機也沒有室內電話,尤其在規劃家訪前,就被退學了,所以一直失聯。這個案99%都是真的,令人心痛不忍到現在!

四、 正光師兄真的這麼好嗎?
師兄絕對比戲裡還要好,只是師兄很低調,他認為這是「我」的故事,因此執意要以「配角」的方式出現,不僅不提他的生活、交友,更婉拒上大愛會客室,以保持單純不被干擾。

五、 可以邀約曾老師來校園分享嗎?
如果有空,非常樂意。請大家可以透過各區教聯會的窗口協助—北桃竹區 余麗卿老師(0975-119566)
中彰投區 曾年燻老師(0919-671024)
雲嘉南區 林金拔老師(0932-828297)
高高屏區 李秋月老師(0919-643006)
宜花東區 呂鳳瑛老師(0928-298573)

六、 孩子學校老師的管教方式不當或互動不佳,怎麼辦?
裕真已離開慈中四年,這過程中,沒有再接觸過學校的相關會務,很怕自己已經跟不上時代!但蒙大家厚愛與信任,裕真建議如下:
(一)把老師也當成家人一般看待。
如果學生需要被關懷,老師就更需要了!年輕的老師也曾是受保護的孩子,在理所當然的情況下,就上了教育的第一線,心中充滿惶恐與不安,是需要被疼惜的;若遇上怠惰或世故的老師,最好的方法就是—以柔克剛、以愛關懷、以單純心對待,讓冰冷的心恢復溫度,如果這是您的家人,您會怎麼做?就那麼做。

(二)教會孩子--自己的委屈要自己去溝通。
當孩子回家抱怨老師的時候,父母最好不要立即應和--即使老師是錯的,如此,才不會在父母不小心犯錯的時候,孩子也會依您教他對待老師的態度來對待您。因此,不是處處、事事、時時都幫孩子出面去跟老師溝通,而是教導孩子要為自己的委屈發聲,學習為自己的事與他人圓融溝通,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同時,也觀照自己是否有需要修正的地方。

七、 孩子叛逆、不受教,與父母關係降到冰點,怎麼辦?
(一)找出問題的癥結,才能對症下藥。
曾老師之所以對於學生很有辦法,是因與學生長期的互動、了解、深入家庭,才能找出配套的對策,家長之於孩子也應如此才是。在諸多來電與來信裡,裕真看到令人不捨的天下父母心,但是,親子關係之所以如此冰冷,一定有原因—是孩子、是父母、是社會、是交友、是老師、是心病、是受傷?還是,都存在!有些父母表示,孩子連說話都不肯,怎麼可能問出原因?真正的答案通常都不是「問」出來的,而是用心觀察和調查出來的。

(二)父母要安住自己的心,了解這是孩子的人生劇本。
裕真也曾經歷孩子叛逆的階段,但是,在過程中,自己很清楚那是孩子邁入成熟的必經路線。過度叛逆的孩子是在跟自己過不去,而不是其他人,他真正討厭的也是自己,當然人生也較難走平坦路,常繞遠路而耗掉一些或很多時間。此時,父母若因心疼、生氣、不忍…而希望去改變什麼,衝突就發生了,也就是所謂的叛逆展現。父母用心,但不必擔心,因為擔心本身就是煩惱,煩惱是心的束縛,於事無補,不如發願多祝福,多看(只看)優點。

(三)營造溫暖的家庭氛圍並投入大愛關懷他人。
裕真之所以和師兄感情如此之好,除了前世燒好香之外(大家都這麼說!),打從結婚開起,我們就有共識—如果以後有孩子,彼此都不能為了孩子而起口角或不悅,因為,父母的感情不睦才是最糟的教育方式。在孩子迷失時,如果我們都無能為力了,不如只做我們比較做得到的事--營造溫暖的家庭氛圍,等待孩子(的心)回家!上人慈示我們:「用菩薩的智慧教育自己的子女,用媽媽的愛心關懷別人的孩子。」,如果把自己的孩子當別人的孩子,好壞就不那麼重要了,不是嗎?把愛放在需要關懷且樂意接受我們關懷的孩子,不是很欣慰嗎?裕真一直都知道,不是好家庭就一定生得出好孩子,所以,一直很努力的做個「能積德的祖上」,一切自我要求就好。

八、 建議教育部聘請曾老師擔任教師培訓中心的顧問。
哇!真是不敢當!戲劇裡把「曾老師」過度塑造成有智慧的形象了,雖然故事都是真的,但二十年間也不過就輔導了幾個棘手的個案(何況有的也不成功!),不過爾爾!但是,慈濟教師聯誼會透過老師之間的真心互動、經驗交流、以愛經營班級、以智慧從事靜思與教學,的確就像人品典範老師的培育中心,歡迎有心有願、需要能量、肯為孩子付出的老師一同加入!

「一閃一閃亮晶晶」之所以得到廣大觀眾的共鳴,實因這個社會的教育生病了,沉入水中的人們,驚恐得連一根稻草也想抓緊,而此狀態也造就了「一閃一閃亮晶晶」的特殊性,所以,不是曾老師有何神通,而是這個世界枯涸太久!

感恩大愛電視台的用心製作、感恩本瑜的真情投入、感恩孝銘的深情演出、感恩先父的劬勞教導、感恩上人的智慧帶領,更感恩各位廣大觀眾的全力支持,裕真不知該如何形容複雜心情於萬一?但是,相信--只要人人發揮大愛,多關懷一下冷漠的世界,必可讓專屬於自己的生命之星不停一閃一閃,人生成績單必會亮晶晶!

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

凡事往好處想…
正向思考,我們不會怨天尤人
正向思考,我們不會心情鬱悶
正向思考,我們不會一蹶不振
正向思考,我們不會苦無出路
正向思考,我們不會離樂得苦
正向思考,會為我們帶來一個停損點
正向思考,會為我們帶來樂觀、開朗的性情
正向思考,會為我們帶來慈悲的胸懷
正向思考,會為我們帶來重新站起來的力量
正向思考,會為我們帶來無限的希望

智慧高低,決定你的生命品質
格局大小,決定你的一生結局
視野遠近,決定事業生命週期
身段高低,決定可容資源多寡

換一種思路
在美國紐約有一個大花園,吸引了大批的遊客。園外有個告示牌,寫著:『凡檢舉偷花草樹木者,賞金200美元』
『為什麼不寫,偷花木者罰200美元就好了呢?』好奇的遊客問管理人員。
管理員回答說:『如果那樣寫,那只能靠我的一雙眼睛:但現在,可能有幾百雙警惕的眼睛,幫我們監督啦!』
嗯...這點子太酷

提燈
村子裡住著一個雙眼全瞎的老頭子。
每到晚上,總看著他提著一個明亮的燈籠外出,每個人看到眼裡,都十分不解。
終於有一天,小李子忍不住上前去問他:『老爺爺,你眼睛又看不見,為什麼還要提著燈走路呢?』
老頭聽了,這才慢條斯理地回答說:『我提燈當然不是為了我自己照路的,而是為了給別人照亮用的,這樣別人能看見我,不但幫助了別人,也保護了我自己。』

目標,乃信念之母
有一支來自美國的探險隊,在橫越撒哈拉沙漠時,在炎烈的太陽下,每個團員都面臨了極大的考驗;最要命的是,大家的水壼都空了!
此時,隊長拿出了唯一的水壼跟大家說:『這裡還有一壼水,但是穿越沙漠前,誰也不能喝。』
水壼在每個隊員的手中經過,那沈甸甸的水壼,成了這個艱辛的過程中,最大的信念。
最後,整隊終於完成跋涉,遠離了死神,大家都哭了,用那顫抖的手打開了那支撐大夥兒的偉大水壼那緩緩流出的,竟是滿滿的一壼沙子…

超喜歡這幾句:
知人不必言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留些口德與己
責人不必苛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留些肚量與己
才能不必傲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留些內涵與己
鋒芒不必露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留些深歛與己
有功不必邀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留些謙讓與己
得理不必搶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留些寬和與己
得寵不必恃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留些後路與己
氣勢不必倚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留些厚道與己


懂得放心的人找到輕鬆
懂得遺忘的人找到自由
懂得開懷的人找到朋友也一定能找到快樂

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一根蠟燭兩頭燒

這次回臺,聽到有人如是轉達呂秀英師姑的話:她寧愿少休息一點,做兩頭燒的蠟燭,為眾生付出更多。
這句話,給我很大的省思空間。

我們常常覺得自己不行,太愛休息;
常常覺得自己身體狀況不行,需要調理;
在付出與休息之間的平衡點,要如何拿捏?
上人說:愿力大,可以蓋過業力。
端看信根到那個程度。

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

關于真誠的愛

里面主角說:如果你只是為了改變他而對他好,那么那個好不是真好。

2010年11月14日 星期日

聰明

聰明:耳聰聽是非,眼明看缺點,要做一個有智慧的人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人生的價值

人生的價值在哪里?

一直做到你喜歡你自己,因為你最沒有辦法逃避的是自己,只有喜歡你自己,才有辦法真正去愛別人。

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優秀的人

太優秀的人不自覺地表現出優越感,很容易形成別人的壓力;也因為這個特質,讓人不容易接近,也無從去瞭解她內在的柔軟真心。

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嫉能妒賢

修行要觀心,約有成就越要小心。
證明我們都做錯一件事:嫉能妒賢。

2010年10月12日 星期二

命好不如習慣好

樂觀的人,是從挫折中「發現希望」。「命好不如習慣好!」

「喜悅、樂觀、正面思考」,也是一種習慣,它使我們避免自艾自怨、悲觀自嘆!我們可曾想過──當我們埋怨自己「沒有鞋穿」時,別人「連腳都沒有」!

有一位忠厚老實的丈夫,每個月領薪水,總是原封不動地交給太太;而他太太,每個月只有給他幾百元零用錢。一天下班回家時,丈夫興奮大叫地告訴太太:「老婆!我中了五萬元獎耶!」這時,太太冷冷地問道:「中獎?你說,你買獎券的錢,是從哪裡來的?」

也有一個郡守,官架子極大,天天高高在上,經常要屬下伺候,準備最好的東西給他吃!而部屬為了保住飯碗,也都是敢怒不敢言。一天,女僕精心用鹿肉燉煮成一道美味的佳餚,也煮了最上等的魚翅羹湯,送給這郡守吃。郡守吃得津津有味,邊吃邊點頭── 嗯,真是「天下美味」!當時,每個人都以為這郡守會大大地誇讚這忠心的女僕,沒想到,這郡守把女僕叫到面前來,大聲罵:「妳這個混蛋,這麼好吃的東西,妳居然到現在才送來給我吃,妳是不是不想幹了?」

有些人,凡事都習慣性地做「負面思考」,從負面角度來衡量和評價,以致所說出口的,都是一些「難聽」和「刺傷他人」話。也正因為這些人不懂得「稱讚別人」、「欣賞他人優點」,只是專挑別人毛病、語出批評,所以也使自己心中沒有「喜悅之情」。 假如,我們能多學習「正面思考」,用比較「樂觀」的角度來看待事情,心情一定更愉悅、更快樂。

古代,有一讀書人,為了赴京城考試,天天閉門苦讀。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夢─ 夢見一個高大的城牆上種了一棵「大白菜」,又夢見「小姨子」睡在他身邊。夢醒後,這讀書人百思不解,實在不知這個夢是「好夢」?還是「惡兆」?於是,這讀書人就前往岳母家中,希望岳母能指點迷津;但是,當時岳母不在,小姨子就問姊夫的來意。老實的讀書人就吞吞吐吐地把自己的夢境,向小姨子講述。才一講完,小姨子就臉色大變,說:「你這個白痴,高牆怎能種白菜?真是『白種』(中)了!而我還睡在你旁邊?哼!你臭美喲!你甭想了,門兒都沒有!」這讀書人一聽,完了,沒指望了,赴京考試「門兒都沒有」,一定會落榜,就垂頭喪氣地走回家。不料,在半路上,讀書人碰到岳母。岳母問,為何如此無精打采、悶悶不樂?讀書人只好把夢境、和小姨子的說詞告訴岳母。岳母聽完後,很高興地大叫說:「哇!太棒了!恭喜你了!高大城牆種白菜,表示你會『高中』上榜;而小姨子睡在你身邊,表示『該是你翻身的時候』!」

同樣一件事,若能從正面、樂觀的方向來思考,就會使自己充滿「喜悅和盼望」!所以﹐ 樂觀的人,是從挫折中發現希望;悲觀的人,是在成功中尋找挫折!

一八一四年,法國大將軍陶梅尼在前線打仗時,被敵軍的炮彈轟斷一條腿。他出院返回部隊後,每天幫他擦皮鞋的勤務兵,看到將軍斷了一條腿,嚇得哭了起來!「你哭什麼?」陶梅尼將軍笑著說:「以後你只要擦一隻皮鞋就夠了!這不是很好嗎?」

記得一次搭飛機時,機上的螢光幕出現一則新聞畫面──有一個青年在一次觸電意外中,失去了雙手雙腳,他幾乎痛不欲生;然而,在親朋好友的鼓勵下,他還是堅強地活下來!畫面中,這青年沒有雙手、雙腳,不過,他已學會用「嘴巴」轉開水龍頭!當他想看書時,「沒有手」可以翻書頁,他家人則幫他訂做一個頭箍,戴在額頭上;頭箍上有一細長的鐵條,當他輕輕「轉頭」時,細鐵條就可以幫他「翻書」。後來,這年輕人覺得,他沒雙手、雙腳,一直待在家裡很沒有意義,於是他加入了醫院義工行列;其他義工推著輪椅,送他進入每個病房,和身患重病的病人聊天、講話!每個住院的病患,看到這位「沒有雙手、雙腳」的年輕人,居然「滿心歡喜」、臉帶笑容」地來探望他們,並鼓勵他們要「勇敢地活下去」,都大感驚訝和感動,因為比起「沒有雙手、雙腳的人」,他們自己已經「幸福多了」!的確,當我們埋怨自己「沒有鞋子穿」的時候,別人「連腳都沒有」!只有在看見別人「沒有雙手、雙腳、雙眼」時,才知道自己是「那麼幸福」,我們如何能再自怨自艾、悲觀自嘆?

有人說:「命好不如習慣好!」是的,「喜悅」、「樂觀」、「正面思考」也是一種習慣,讓我們一直保持「喜悅、樂觀」的心情,使它成為一種「打開心靈之門、增進情緒智慧」的好習慣!相反地,「沒有好的習慣」,也會成為種「習慣」哦!

有一個罪犯,因作奸犯科,而被法官判處了死刑。罪犯聽到判決後,大聲喊冤,也氣憤地怒吼:「我不服氣!這太不公平了!我從小是個被人遺棄的孤兒,在貧民窟裡長大,老師、同學都瞧不起我,沒有人願意接納我,才逼得我走上絕路!老天太不公平了,我不服氣──我死不瞑目!」法官聽了,要罪犯靜下來、抬起頭來看著他;法官以平穩的口吻說:「我也是個孤兒,我小時候也是在貧民窟中長大的!」

當我們手中擁有一顆「酸溜溜的檸檬」時,我們何不把它做成一杯「冰涼甘甜的檸檬汁」?

一個「EQ高手」,不能屈服於顛沛的困境,更不能在窮困潦倒時,始終怪罪「時運不濟」、「造化弄人」!畢竟每個人都無法一出生,就拿到「好牌」;只有在拿到一手「壞牌」時,還能夠心存樂觀、奮發圖強,把「壞牌」打得讓人刮目相看,才是一個「高情緒智商」的人啊!

證嚴法師靜思語」

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

如果小朋友可以吃素,那么你也要加油哦!


一個很可愛的小孩,生生世世發愿吃素,跟大家分享他畫的畫。

最近比較忙

最近有一點點忙,有一個朋友,不管白天夜晚還是假期,都看到我在線上,上來跟我說:“看來最近你真的很忙”。

其實忙沒關系,我不太介意,反正我也是在閑空不下來的人。只是有時候,有一段日子,東西做不完的時候,心情走入低潮,做不是,不做不是,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調了很久,上個星期才調回來。

因為以前曾經試過走入這樣的牛角尖,這么多年來我一直不斷尋找方法,讓自己在掉進去前,趕快把自己拉出來,同時縮短呆在牛角尖的時間。

常常是這樣:東西做不完,又很多變化球,做這個想著下一個還沒做完的事情,會變成很焦慮。覺得這個時候,一定要想辦法引導自己,在忙碌過程中尋找可以讓自己輕松的方式,不管聽音樂,吃東西,寫文章,甚至最近發現,煮飯也可以減輕壓力,哈哈,挺不錯的。

因為工作繁重無法改變,能夠改變的是心情,所以千萬不要越往糟糕的方面去鉆,一旦鉆進去里面,那時候要走出來就必須花很大力氣了。現代社會那么多情緒有狀況的人士,就是因為過程其實不懂如何引導自己,身邊的人又不會陪伴,結果就是這樣了。

別用情緒做事,人生其實會美好很多。

祝福每一個忙碌的都市人:事情很多的時候可以有一顆簡單輕松的心。

2010年9月1日 星期三

證嚴法師靜思語

2010年8月22日 星期日

使命感

有正義感不如有使命感。

2010年8月4日 星期三

生命最貴重之用

能把生命「用」在最貴重之處,
是大環境的貴人,
也是人人生命中的貴人。

何謂「最貴重」?
當「人」需要你的時候,
當「時間」需要你的時候,
當「空間」需要你的時候,
及時發揮「不請之師」的力量,
主動走入他人的生命去付出。
生命時時刻刻都能被需要,
就是最有價值的生命,
也是福慧雙修的人間菩薩。

2010年7月29日 星期四

同理心的力量

我只能够跟大家承认
我只是和大家一样的凡夫
不想再穿上包装了
我知道
我想先接受自己
先抛开很多的两极要求爱自己和别人
我自己都觉得目前所谓的爱空虚
给出去也只是瘙痒的安慰
心里真正踏实的人
是不会批评和安慰的

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7月25日教育團隊合心共識營~上人開示

-我們要珍惜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
-我們要把握當下付出。
-當老師的,每一班,等於三十多個孩子。每一秒鐘等於三十多秒。因此老師們要很用心,每一秒鐘要讓孩子們都很受用。
-學生的問題,來自與家長、家庭、社會。這已經是一個大社會的生態了。這個大社會的生態,從人心始起。
-孩子們很無辜,生下來已經處於這樣的環境。
-因此要改變,要讓人性回歸源頭,唯有老師能指導孩子、愛護。要愛,不要寵。
-投入但不寵、不隨他,用方法渡他。
-不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只要有心。
-一個家庭,有很多個家長。
-家庭的教育及學校的教育要合而為一。
-落實社區,學校和家庭,要互相互動。
-人對人,都要像一面鏡子。
-與人相處,缺角常在,你我的心就受污染了。
-人人都沒有做不到的事,人人都有潛能。
-只要發心立願,沒有做不到的事。
-希望的帶動,落在哪裡~學校,老師。
-互相為師,互相學習。
-一生無量:可以做得到。

教育功能整合之信願行證~曾裕真老師

-在做慈濟過程中,不管遇到什麼事情,法能入心,自然無事。法是什麼?佛法!
-為什麼要打破每個社區已有的生態和習慣:讓大家去看看和學習別人的方式。
-縮小自己,去接受別人也做得很好的事實。
-我們是怎麼在做,做到什麼地步,為什麼在做。
-教育團隊功能整合之依據:歸類功能,普遍協助;四大合一,八法合群。
-當很有主見的裕真老師遇到 上人:做就對了。從來不去想 上人要做的事情對不對,只想要如何做得更圓融。
-信要很足夠,力就會出來。
-寫考卷兩種人很快:一種是會的人寫很快,一種是不會的人寫很快
-當我們有疑在的時候,就無法徹底
-如果我們發的願小小的,那麼力道就會小小的
-如果有願力,不會在聽課的時候睡覺。
-上人的說文解字能力很強,能把艱深的佛法,化為人人都懂的文字,目標和力行已經在裡面。
-上人是很優秀的老師,給每一個弟子很大的空間,可是在適當的時候會拉一把。
-歸類功能,普遍協助:不要自己功能一直開會,要資源互相共享。橫縱要互相結合,才有辦法立體琉璃同心圓。
-社區橫向的聯繫,四大合一,八法合群。
-教育團隊整合的關鍵:
一、擴編:是邁向整合的第一步
二、合作:是進行整合的轉淚點
三、階段:是完成整合的最要件

-每個做教育的人,一定要思考:以前小時候,為什麼老師會被我們喜歡?
-這一生有因緣做慈濟,不要只是窺見慈濟之美,還要做到真善美。
-如果我們心度不夠美,道路就不夠美。
-不能夠因人改變任何方向。
-他不是不喜歡你,而是因為太喜歡你,所以才常常給很多建議。
-我們需要常常思考,我們有沒有很專業在做現在的事情?
-教育團對整合之步驟:
一、完成教聯會擴編與幹部推薦
二、協調與落實教聯會與周邊教育功能團隊之組織運作。
三、整合社區文教活動之教材。
四、協調慈青慈懿會與現行教育團隊的合作與運作。

-別人來問問題時,不要只給了手機,請他去問別人,我們幫忙問,這也是一種服務不是嗎?
-我們要帶領學生的,是幫他找到方法,找到人生的方向,老師不要只是做瑣碎的事情。
-教育團度整合之實務:
一、會議整合,意見相通
二、共修整合,道氣增長
三、教材整合,資源共享
四、活動整合,接引恆常

-如果很多教聯會老師在班級裡面經營,那麼是不是會解決很多教育問題?
-一旦做了老師,就要做一個被人尊敬的老師。
-我好忙好忙,可是很多人把自己事情的忙,跟慈濟事的忙,分開。
-活動整合,最困難。
-情字看開,來生才能出家。
-會議整合:
一、與會志工屬性含教聯、兒童、慈少、大愛媽媽、組隊合心關懷等。
二、會議議程需彙整各屬性資料和提案。
三、教育合心團隊按月值星,學習承擔主席、統籌當月社區相關活動辦理及人力支援。
四、建議每月於組隊合和互協會議舉行。

-人家接不起來,就是失敗。
共修整合:
一、“法的共修”列為必要課題,一個合心區或和氣聯區整合為一梯次共同辦理,每月一次,一次約兩小時。
二、事務性的教案研討、教學演練、跑流程等,以和氣區為主。

活動整合:
一、兒童班與親子班整合為一班,學員和工作人員需落實社區。工作人員變多,單一屬性的委員回歸社區承擔。一次過開會就要把事情做完。
二、慈少班:承擔的工作人員及學員都要落實社區。
三、同一個和氣區或道場的兒童親子班與慈少班需在同一個週休舉辦(教育週,教育日)。

教育團隊整合目標:
一、人才整合,智慧互長
二、人力整合,增加力量
三、人心整合,法髓一貫

人才整合:
一、編輯人才的接軌與延攬
二、行政人才的適性與承擔
三、講師人才的發掘與集訓
四、專業人才發揮的提攜與
*人才是慈濟的公有財產,應以大格局成就其慧命
-人心整合:以此整合因緣修持“去我執,破我相”之真諦,方能稱為實相的“教育團隊”。
-信法無疑,信己無私,上人願力,弟子願行,證宇宙之真空,證慈濟之妙有。

2010年7月24日 星期六

青青子衿、「憂憂」我心—兒童青少年心理探討~李美瑩醫師

-草莓族:抗壓性低,受挫性底,穩定度低,空有學歷但能力不足,重視外表。。。
-水蜜桃族:喜歡新鮮感,喜歡炫耀。。。
-櫻桃族,柿子族,豆腐族。。。
-怪獸家長:過分無理的要求(譬如,要求學校提供早餐、西一、剪指甲、來接孩子。。。)
-直升機父母:過度介入孩子生後,過度焦慮的父母。在孩子上空盤旋,無時無刻守望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少子化的焦慮,對“完美小孩”的期待,以專業的管理方式,從出生開始啟動孩子的各項學習,父母競業提供各種刺激點,填滿孩子的人生。
-愛的價值是在幫助孩子找到重要價值

佛典系列與教材設計之發想與運用~林維儀,明儀

林維儀:
-如何讓小孩記住你要告訴他的東西:從情感下手。
-鏡像神經元:看到酸梅,口水就流出來。看到一個東西,在腦子裡感受到。
-八大人覺經:凡夫到菩薩的八種方法。
-問題與解決: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孩子會提出的疑問。我們不能用答案來套問題。
-轉化:用孩子的角度,讓抽象化為具體。
-用劇情營造情景,用情景來解決問題,讓孩子自己感受。
-改變、行動:有感受才有改變,有感動才有行動。
-從情境中去感受什麼叫經典,從情境中去感動。

明儀:
-看戲是為教育。
-戲劇以後,與現實生活連結,種一棵善的種子。
-佛陀:最偉大的天文學家。
-一個大千世界=一個星雲。
-佛觀一鍋水:84,000蟲。
-佛陀:最偉大的心理學家。
-人生的故事是怎麼發生的?外來事件,內在解釋系統,產生想法。
-你怎麼想,就決定了你怎麼做。
-當沒有把心照顧好的時候,那麼將來會發生什麼事。
-成為菩薩很簡單:臉上有笑,心中有愛。
-性象空寂:每件事情都是不斷不斷在變化。
-執著在哪裡,煩惱就在那裡。
-問題不在資質,在方法。

大愛引航之編輯溯源與歷史定位-中學篇~曾裕真老師

-課程編輯:抓住主軸,不譁眾取寵。
-想到自己太多的,會很難為人服務。
-命好也是要創造的。
-募心募款:對慈濟了解有多少,有多少謙卑,我們就有多少會員。

大愛引航之編輯溯源與歷史定位~吳秀英老師

-我們要在學習失敗的孩子身上,找出自己的責任。
-靜思語教學著重在:錯誤發生前的人心導正,從孩子日常生活中,教導生活道理。
-知恩(請孩子想想,父母給過您們什麼?),感恩(要怎麼感恩爸爸媽媽?),報恩
-省思:讓學生討論故事中值得討論的課題。
-除了用言教、身教之外,還要用心教。

滿滿長路談教育~慈濟人文在校園之推展與校友之回饋

花蓮慈小老師
-兒童劇:由老師帶著大家討論兒童劇的創作。
-劇本創作:選擇適合的靜思語:符合主題,適合孩子們的程度,一次不要討論太多句。
-道具製作:融入靜思語,戲裡的角色,環保的概念。。。
-彩排:靜思語法語,學習目標,完成目標,縮小自己~重點學習,一個事情完成時,免不了衝突。
-靜思語教學貴在內化與實踐
-要愛孩子,才會去想辦法教孩子
-老師,要做的是良師,不是名師。

花蓮慈中老師
-慈濟人文在校園推廣的挑戰:先入為主的既定成見;老生常談,舊调重提;繁文縟節、太沉重、太正式;社會大環境、風氣如此、思維很難不受到影響。
-在學校推動慈濟人文:無形中釋出與教化,觀機逗教,日常生活中陶冶,落實。
-人文推動始于心:來到慈濟如果沒有學會把心調整好、照顧好,則一切都是枉然、白費、空過。
-在校園推展慈濟人文的心念與態度:以身作則,以身示教;借事練心;用心就是專業及資深;甘願做,歡喜受;在付出中渡化自己,看見自己的責任~使命感。
-身為慈濟教師的使命感:教育是人生的希望工程;教育一個孩子,能影響一家人;創造自己被需要的價值;成為孩子們生命中的貴人;為孩子的未來鋪路;勇於承擔,樂於配合。
-希望每一個孩子繼續接觸慈濟,最後成為慈濟人;堅定願力和道心。

無量義經的現代演義~王本榮校長

-人類非常有能力來破壞地球,可是沒有能力逃離地球。
-第七識(末那):潛意識,第八識:基因。
-每一個細胞都潛藏了36億年地球生物演化中的一切細節與記憶:每一個人都是古董。
-悲~觀音,智~文殊,願~地藏,行~?

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

茅塞頓開~證嚴上人智慧對答

什麼是內在的人文?
證嚴上人回答:涵養!

身為慈濟人,個人處世原則該如何?
證嚴上人回答: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表現出「真善美」的慈濟人文。

如何在生命中留存印記?
證嚴上人回答:沒有人知道明天先到來是無常先到,而且無法掌握生命的長度,但能主宰生命的寬度和深度。活著時,要珍惜生命、善用時間,把握正確的方向,生命才會彰顯出珍貴的價值。

怎樣才能活得有意義?
證嚴上人回答:身體好時,多造一些福;環境允許時,要多結一些好緣,不要浪費時間,自然會過得很踏實。

好人會上天堂,壞人會下地獄,我死之後會下地獄嗎?
證嚴上人回答:應該要問你自己,你將來要上天堂,還是要下地獄,你自己最知道。

世間的苦,來自那裏?
證嚴上人回答:從人的心靈開始。

如何克服對死亡的恐懼?
證嚴上人回答:認識死亡、認清生命的責任,就不會恐懼。死亡是人生的必然,就像睡眠一般,是很自然的事。人要重視的是,對活著的每一時刻負責任。若能照顧好自己的身與心、照顧好自己的行為,且能利益眾生,生命最終那一刻,即能坦然以對。

對於不利的流言,如何因應?
證嚴上人回答:人難免會站在個人的立場,用不一樣的角度看事,如何讓眾人與己觀念一致?唯自許守本分、認真做事,並且不要做錯。對於能瞭解的人,心存感恩;不能瞭解的人,希望能提出來為之釋疑。

做人做事要怎樣才能圓融?
證嚴上人回答:圓就是圓滿,待人處世要用圓的方法,不要用尖的方法,因為尖的會傷害到人,同時也要小心不要去踢到別人的心。規勸別人是可以,但是不要讓對方恨你,對惡人我們要包容,也要預防。

師父,什麼樣的人您不能原諒?
證嚴上人回答:每一個人都值得我原諒,什麼樣的人都可以原諒,唯有不誠實的人是我比較不肯原諒的;做錯事是人所不能避免的,但是一而再、再而三說錯話,就不可原諒了。所謂的錯話,就是妄語、绮語、兩舌。

如何才能不與人計較?
證嚴上人回答:真正自愛的人,是不會與人計較的。自愛不是私愛,若能自愛,相對的也能對他人尊重。如同天平的兩頭,一頭下垂,另一頭就上升。你若與人斤斤計較,人格就會低落;你若謙恭低下,人格就會昇華。然而只有強忍是不夠的,還要吞下去,再把它消化,到什麼都沒有為止。如果一再計較,只會徒增是非煩惱而已。所以要內修謙虛─將心擴大,人人都能包容;外修禮儀─將自己縮小,鑽入人人的心坎裡。所謂「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若別人以壞聲色待你,不要與他計較,而應更用心自我反省─是哪一點沒做好,而令別人有所不滿?找出癥結後力求改進,直到令人見了就歡喜。如果是對方錯誤,我們應該憐憫他、耐心地輔導他。如此便能一團和氣,彼此和睦相處,也就不會有計較的事端發生了。

「慈濟人」應有何擔當?
證嚴上人回答:慈濟行列,在濟貧教富中以事對貧,以理對富;富有的眾生在豐足之餘,容易心生顛倒,煩惱叢生,慈濟的責任就在開導他們的心病、習氣。慈濟委員要以身作則,委員本身的氣質、修養很重要,委員間應該互相鼓勵、借鏡。委員的舉手投足、開口動舌皆為眾目所視,故慈濟行列中的每一分子,平日的一言一行,皆應如履薄冰般的小心翼翼。

夫妻應該如何相處? 如何教育子女?
證嚴上人回答:夫妻間相處的言行,對下一代的子女,不僅是直接的身教,無形中也是子女們處世的範本。真正的佛教家庭著重於禮儀,禮儀乃是人生至真最美的形態。凡事客客氣氣,互讓互愛。真正的學佛者,要去除我執、我相,擴大心胸。愛不是要求對方,而是要由自身付出,無條件地奉獻,做到事事圓滿。

一些學佛者只是為了求來世能更好,這樣子豈不是忽視了現在嗎?
證嚴上人回答:現在、過去和未來,不只是指「今世」、「過去世」與「來世」;其實當下的每一秒、前一秒和後一秒,就是現在、過去和未來。所以最重要是把握當下,把該做的事做好。

什麼是好的人際關係?
證嚴上人回答:會感恩別人的人,就是他人會疼惜的人;主動去愛別人,別人也會疼惜你,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

與同學相處難免會有摩擦,應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
證嚴上人回答:年紀慢慢長大,接觸的人與事便會增多。小時後在家裡有父母照顧,而後進入學校,學校畢業後則走入社會就業。假如每個人都把自己所處的環境當成一個大家庭,把接觸到的人與事都當作自己的親人、自己的本分事那樣去面對、去做,我想這樣的人生就不會有煩惱是非。心中要常存感恩,因為在家裡有父母照顧,在學校也有許多老師的關懷,自己升格為學長、學姊後,也要懂得去疼惜學弟妹。總之,常常付出去愛人的人,就是永遠被愛的人。靜思語說,「把是非當教育,不要把人事當是非。」人與人之間難免會因為彼此看法不同而有衝突,我們要把「是非當教育」,不要把別人一番好意的教導,當成是非看待。生活離不開人與事,在人與事中難免有是非,因此不論遇到什麼事,需將「是非當教育」。看到好的優點要學來變成自己的,看到別人的缺點,自己要先反省本身有沒有,如果有就趕快消除,這就是將「是非當教育」。

如何不會為情所困?
證嚴上人回答:愛要愛得一方心無掛礙,一方解脫自在,這種清淨如水、無色彩的愛,就是覺悟的情。情愛一生也不過幾十年,終有一天必定要分離,若能利用短暫的人生,超越小愛的迷情,才能懷抱覺有情、再結來生緣。唯有擴大愛、拉長情,才能解脫自在;若只鑽在人生短短的一段情,就難免要感到痛苦了。人生在世能平平安安,生活無負擔,並且能『做我自己的主人』,從事生命中自己所選擇的志願,這才是豐富而有意義的人生。

如何保持幸福的人生?
證嚴上人回答:要保持幸福的人生,就必須要保持「歡喜心」,不要動不動就發怒。每個人都愛看溫和的笑臉,也都喜歡聽柔和的聲音,所以要好好培養形象,隨時掛著慈悲的微笑,講話的態度要注意柔和善順。開口動舌無不是在教育,對自己、對子女、對周圍的人,都要隨時注意型態、聲音,我們的舉止行動都是由心在指揮,所以好好的保持心念歡喜是很重要的。

如何做到「福慧雙修」?
證嚴上人回答: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

為什麼不快樂?
證嚴上人回答:因為「求不得苦」──所求太多,永遠不能滿足,不滿足的人生真苦。

「誠正信實」的涵義 ?
證嚴上人回答:「誠」是專精不雜──凡事出自內心的真誠,並且無所求地付出;「正」是無偏差──從凡夫到聖人的境界相當漫長,必須正大光明,不能有絲毫偏差;「信」能長養一切諸善根,信念堅定才不會受外境影響;「實」是平平實實待人處世,所做一切都自認為本分事。

為何人會有煩惱?
證嚴上人回答:人若心量狹窄,容納不了「我不喜歡的人」或是「比我能幹的人」,則貪、瞋、癡、慢、疑五種心理病態,便從此產生。但總歸起來,還是出於自己的心胸狹窄。

上人用什麼方法能感動那麼多人發心幫助別人?
證嚴上人回答:沒有特別的方法,只是一顆誠懇的心。利益大眾的事情做了,才說曾經做了這事,而不光是說「即將去做」的事情。

要怎麼去看待逆境困擾 ?
證嚴上人回答:不論學問、功夫都要提出堅心決志,有逆境來,應知這正是磨練自己的機會。寶玉是人們都喜歡的,但是要經過琢磨才有價值。花蓮的玉礦很多,天天任人踐踏,一點都不起眼。幾年前,泰國一位僧王來花蓮,他說,他好喜歡花蓮的玉石。我即請人找來一塊很大的玉石,一半給他帶回去雕成佛像,讓人膜拜;而另一半放置在精舍門口,任人踐踏,將近二十年了。同樣的石頭,經過琢磨與原石就有如此的差別。逆境就如磨玉的砥石,不磨不發光啊!有逆境來,我們應感激、珍惜這分增上緣,感激它的現身說法。時常以一分溫和的心情,歡喜地接受。做人要有一分堅定的心念,來接受層層逆境,以平靜的心來轉逆境。佛學乃有教無類,心中不平穩時,不妨多接觸佛法。

如何能得智慧 ?
證嚴上人回答:心無雜念,凡事樂觀,踏實做事,就會有智慧。平常要多訓練自己,不要去想不想做的事,也不要去想做不到的事,多往該做的事去想,思想不要太複雜,簡單就是智慧。

師父如何面對許多挑戰跟困難 ?
證嚴上人回答:的確天天都要面對很多困難,但要忍,不論是愛的堪忍、情的堪忍、還有事的堪忍、苦的堪忍,以及無奈的堪忍等等,不忍耐實在無法走下去。這世間就是堪忍世界,來到人間就要堪忍,不堪得忍耐,就無法活下去。

解析「靜思」
證嚴上人回答:人要提昇自己的品格,心必定要處在「靜」的狀態中,所說的「靜」意指不動搖、無亂相,是一種很寂靜的境界。「思」是思想,「靜思」就是用很冷靜的心來思考人事,如此所產生的是人性最清淨的思想,這種思想非常堅定、充滿智慧,日常生活中若能如此靜思,自然不會犯錯造惡。


志業、職業和事業有何不同 ?
證嚴上人回答:職業,是為生活不得不工作;事業,是為了賺錢,必須和人家計較,爭名奪利;志業,是無所求的付出,所需要的是有那種環境及機會,讓我們去付出。是真正的人生目標。

「志業」老師與「職業」老師的不同?
證嚴上人回答:職業老師對教學工作缺乏省思與理想,學期中日復一日踏上講台教孩子幾個鐘頭,然後放寒暑假。志業老師就不一樣,以選擇當老師的那分志願及抱負,自勉要把孩子們的學業與品德都教導得很好。

修行與工作如何並行 ?
證嚴上人回答:修行,並非一定在寺院,也不是在無人打擾時,而是要走入人群;因為活生生的教材就在日常生活中,所以在生活中修行,在工作中盡心。

打坐能否得智慧 ?
證嚴上人回答:打坐能調整身體,讓心靈平靜、思考較清晰。但若是坐而不定、心靜不下來,也沒有用;又或只在打坐時心靜,面對人事時又心亂如麻,亦無所助益。透過打坐靜思、反省很好,但不能當成修行的全部。我認為最佳的修行方法,就是在做事當中去體會,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

2010年7月19日 星期一

2010年6月19日,衲履足跡節目

上人說:你們(慈濟人)把我(上人)當『牧童』
狼來了、狼來了....喊很多次都沒有感覺,也不覺得怎樣.....
上人說,他講的話,我們時常聽沒有感覺、沒辦法了解,也不覺得怎樣...

2010年7月18日 星期日

邱國氣~奔騰國際,躍動人文

-來不及了,有多嚴重?人類在100年後將從地球上消失。
-許多人看到問題,可是許多人還是沉迷在其中。
-我們給地球媽媽怎樣的成績單?
-我們很有能力破壞地球,但是我們沒有能力逃離地球。
-人都是從原諒自己的那一分鐘開始懈怠。
-人類把自己關在一個以為沒有污染的地球,而不斷把污染往外面丟。
-2009年7月9日,英國王儲警告:拯救世界的時間只剩下96個月。
-要了解數字的背後要跟我們講的是什麼?
-一個人有正念是不夠的!如果沒有辦法讓全球慈濟人,當下有正念,就無法救地球。
-第一種:先知先覺,第二種:後知後覺,第三種:後知不覺,第四種:不知不覺(每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過日子)
-1X1X1...=1(每天維持)
-1.1 X 1.1...=2.85(每天進步一點點,十天后)
-0.9 X0.9...=0.35(每天退步一點點,十天后)
-心輪轉法輪,人脈傳法脈。
-期許自己小齒輪帶動大齒輪(這是一念不自量力,還是願力?)
-現在能靠近我的人越來越少,都被您們擋在門外,他們從這麼遠回來,就是想見我一面...請您們也要為我弟子的慧命著想!
-也不要太容易發脾氣。
-做事難免遇瓶頸,心念不自造瓶頸。遇到境界:一切都是好因緣,一切都會過去的。
-推動志業靠軟實力:在領導中要祥和,在溫柔中要寬容,並導向純真、溫馨相待,予人和氣之感,並要有紮實的精神理念。亦即柔軟仍要具有實力,展現出佛教寬闊而柔和。。。
-多用心:多用 上人的心。我們的心是凡夫心,常常用自己的心,才會有衝突。如果是 上人,他會怎麼做?
-靜思法脈勤行道:法在勤中。勤於覺察;勤於力行。
-資深不是進來久就叫資深,是跟法脈跟得緊。
-上人不喜歡收弟子又為何要為人皈依?因對有心行菩薩道者,要予其心靈目標。
-為何選擇來慈濟?重新思維自己的人生,改變人生價值的追求,學習用不同角度看待世事。。。
-重點是:深信因果,體會無常,勤修無我
-做好事如果不夠用心,也會做錯事。
-依報:依這份因緣假合匯聚一起。
-正報即業種(自己對自己的責任)。
-一切是考驗,看你怎麼辦;對境若不識,須再重頭練。
-心力轉,業力就轉。何謂心力?一念單純的心,就會有大願力,即能入法護心。
-上人:我對任何一個人,都給予無限的希望。

2010年7月16日 星期五

儿子去美国留学,毕业后定居美国。还给我找了个洋媳妇苏珊。 如今,小孙子托比已经3岁了。今年夏天,儿子为我申请 了探亲签证。在美国待了三个月,洋媳妇苏珊教育孩子的方法, 令我这个中国婆婆大开眼界。

不吃饭就饿着
每天早上,托比醒来后,苏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顾 自 地忙去了。托比会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面包片。吃饱 后,他回自己的房间,在衣柜里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 毕竟托比只有3岁,还搞不清楚子的正反面,分不清鞋子 的左右脚。有一次托比又把裤子穿反了,我赶紧上前想帮他 换,却被苏珊制止了。她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 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 便。那一整天,托比反穿着裤子跑来跑去,苏姗像没看见一样。

又一次,托比出去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没多大会就气喘吁 吁 地跑回家,对苏珊说:“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 的吗?”露西是邻居家的小姑娘,今年5岁。苏姗笑着说: “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托比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 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从那以后,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

我不禁想起,我的外孙女五六岁时不会用筷子,上小学时不会系鞋带。如今在上寄宿制初中的她,每个周末都要带回家一大堆脏衣服呢。

一天中午,托比闹情绪,不肯吃饭。苏珊说了他几句,愤怒 地 小托比一把将盘子推到了地上,盘子里的食物洒了一地。苏姗看着托比,认真地说:“看来你确实不想吃饭!记住,从 现在到明天早上,你什么都不能吃。”托比点点头,坚定地 回答:“Yes!”我在心里暗笑,这母子俩,还都挺倔!

下午,苏珊和我商量,晚上由我做中国菜。我心领神会,托 比 告别爱吃中国菜,一定是苏珊觉得托比中午没好好吃饭,想让他 晚上多吃点儿。

那天晚上我施展厨艺,做了托比最爱吃的糖醋里脊、油闷大虾, 还用意大利面做了中国式的凉面。托比最喜欢吃那种凉面,小小的人可以吃满满一大盘。

开始吃晚饭了,托比欢天喜地地爬上凳子。苏珊却走过来, 拿走了他的盘子和刀叉,说:“我们已经约好了,今天你不能吃饭,你自己也答应了的。”托比看着面容严肃的妈妈,“哇” 地一声在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饿,我要吃饭。”“不行,说过的话要算数。”苏珊毫不心软。

我心疼了,想替托比求情,说点好话,却见儿子对我使眼色 。 想起我刚到美国时,儿子就跟我说,在美国,父母教育孩子 时,别人千万不要插手,即使是长辈也不例外。无奈,我只好保 持沉默。

那顿饭,从始至终,可怜的小托比一直坐在玩具车里,眼巴巴地看着我们三个大人狼吞虎咽。我这才明白苏珊让我做中餐 的真正用意。我相信,下一次,托比想发脾气扔饭碗时,一 定会想起自己饿着肚子看爸爸妈妈和奶奶享用美食的经历。 饿着肚子的滋味不好受,况且还是面对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临睡前,我和苏珊一起去向托比道晚安。托比小心翼翼地问 : “妈妈,我很饿,现在我能吃中国面吗?”苏珊微笑着摇摇 头,坚决地说:“不!”托比叹了口气,又问:“那等我睡完觉睁开眼睛时,可以吃吗?”“当然可以。”苏珊温柔地回 答。托比甜甜地笑了。

大部分情况下,托比吃饭都很积极,他不想因为“罢吃”而错过食物,再受饿肚子的苦。每当看到托比埋头大口大口地吃 饭,嘴上脸上粘的都是食物时,我就想起外孙女。她像托比 这么大时,为了哄她吃饭,几个大人端着饭碗跟在她屁股后 面跑,她还不买账,还要谈条件:吃完这碗买一个玩具,再吃一 碗买一个玩具……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这身。

有一天,我们带托比去公园玩。很快,托比就和两个女孩儿 玩 起了厨房游戏。塑料小锅、小铲子、小盘子、小碗摆了一地。 忽然,淘气的托比拿起小锅,使劲在一个女孩儿头上敲了 一下,女孩儿愣了一下,放声大哭。另一个女孩儿年纪更小 一些,见些情形,也被吓得大哭起来。大概托比没想到会有这么 严重的后果,站在一旁,愣住了。

苏珊走上前,开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她一声不吭,拿起 小 锅,使劲敲到托比的头上,托比没防备,一下子跌坐在草地 上,哇哇大哭起来。苏珊问托比:“疼吗?下次还这样吗?” 托比一边哭,一边拼命摇头。我相信他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做了。

托比的舅舅送了他一辆浅蓝色的小自行车,托比非常喜欢, 当成宝贝,不许别人碰。邻居小姑娘露西是托比的好朋友,央求托 比好几次,要骑他的小车,托比都没答应。

一次,几个孩子一起玩时,露西趁托比不注意,偷偷骑上小车, 扬长而去。托比发现后,气愤地跑来向苏珊告状。苏珊正 和几个孩子的母亲一起聊天喝咖啡,便微笑着说:“你们的事情 自己解决,妈妈可管不了。”托比无奈地走了。

过了一小会儿,露西骑着小车回来了。托比看到露西,一把 将 她推倒在地,抢过了小车。露西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苏珊抱 起露西,安抚了她一会儿。很快,露西就和别的小朋友兴高采烈 地玩了起来。

托比自己骑了会车,觉得有些无聊,看到那几个孩子玩得那么高兴,他想加入,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蹭到苏珊身边, 嘟囔道:“妈妈,我想跟露西他们一起玩。”苏珊不动声色 地说:“那你自己去找他们啦!”“妈妈,你陪我一起去。” 托比恳求道。“那可不行,刚才是你把露西弄哭的,现在你又想 和大家玩,就得自己去解决问题。”

托比骑着小车慢慢靠近露西,快到她身边时,又掉头回来。 来回好几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托比和露西又笑逐颜开,闹成了一团。

管教孩子是父母的事

苏珊的父母住在加利福尼亚州,听说我来了,两人开车来探望我们。家里来了客人,托比很兴奋,跑上跑下地乱窜。他把 玩沙子用的小桶装满了水,提着小桶在屋里四处转悠。苏珊 警告了她好几次,不要把水洒到地板上,托比置若罔闻。最 后,托比还是把水桶弄倒了,水洒了一地。兴奋的小托比不 觉得自己做错了事,还得意地光着脚丫踩水玩,把裤子全弄 湿了。我连忙找出拖把准备拖地。苏珊从我手中抢过拖把交 给托比,对他说:“把地拖干,把湿衣服脱下来,自己洗干 净。”托比不愿意,又哭又闹。苏珊二话不说,直接把他拉 到贮藏室,关了禁闭。听到托比在里面发出惊天动地的哭喊, 我心疼坏了,想进去把他抱出来。托比的外婆却拦住我,说: “这是苏珊的事。”

过了一会儿,托比不哭了,他在贮藏室里大声喊:“妈妈, 我错了。”苏珊站在门外,问:“那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我知道。”苏珊打开门,托比从贮藏室走出来,脸上还挂 着两行泪珠。他拿起有他两个高的拖把吃力地把地上的水拖 干净。然后,他脱下裤子,拎在手上,光着屁股走进洗手间,稀里哗啦地洗起衣服来。

托比的外公外婆看着表情惊异的我,意味深长地笑了。这件事让我感触颇深。在很多中国家庭,父母管教孩子时,常常会 引起“世界大战”,往往是外婆外公护,爷爷奶奶拦,夫妻吵 架,鸡飞狗跳。

后来,我和托比的外公外婆聊天时,提到这件事,托比的外 公 说了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孩子是父母的孩子,首先要尊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虽然小,却是天生的 外交家,当他看到家庭成员之间出现分歧时,他会很聪明地 钻空子。这不仅对改善他的行为毫无益处,反而会导致问题 越来越严重,甚至带来更多别的问题。而且,家庭成员之间 发生冲突,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会带给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 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无论是父辈与祖辈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生分歧,还是夫妻两人的教育观念有差 异,都不能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

托比的外公外婆在家里住了一周,准备回加利福尼亚了。临走前两天,托比的外公郑重地问女儿:“托比想要一辆玩具挖 掘机,我可以买给他吗?”苏珊想了想,说:“你们这次来, 已经送给他一双旱冰鞋作为礼物了,到圣诞节时,再买玩具挖掘 机当礼物送给他吧!”

我不知道托比的外公是怎么告诉小家伙的,后来我带托比去超市,他指着玩具挖掘机说:“外公说,圣诞节时,给我买这个当礼物。”语气里满是欣喜和期待。

虽然苏珊对托比如此严格,托比去却对妈妈爱得不得了。他在外面玩时,会采集一些好看的小花或者他认为漂亮的叶子, 郑重其事地送给妈妈;别人送给他礼物,他会叫妈妈和他一起拆开;有什么好吃的,也总要留一半给妈妈。

想到很多中国孩子对父母的漠视与冷淡,我不得不佩服我的洋媳妇。在我看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美国妈妈有很多值得中 国妈妈学习的地方

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小心開玩笑~尊重人亦是自重

2009年11月衲履足跡,Pg 542

以謙恭尊重的態度待人,尊重人亦是自重;旁人見到彼此尊重的莊嚴形象與態度,也會恭敬看待受人敬重的對象,而不致輕慢造業。

上人于晨語時述說劫賓那尊者帶人敬重之德,與憍梵波提尊者過去生因緣以致累生習氣,教導無論面對男女老幼,皆要謹慎以待,莫以『開玩笑』、『隨便』的輕率態度犯下無心之過;看到別人的習氣,以輕藐的心態仿效、作弄,使人亦以不恭敬的態度對待他,即使是無心之過,也會招致累生的果報。

劫賓那發心隨佛出家,從其住家走到佛陀精舍的途中,忽逢大雨,借宿在燒陶師傅家,坐臥稻草堆上休息。晚間,尊者看到一位修行者也來住宿,遂恭敬推讓稻草堆讓修行者休息,而自己就坐在土地上。這位形象莊嚴的比丘正式佛陀,佛陀當下即為劫賓那說法,其后尊者亦證阿羅漢。 上人說,尊者是以前被、恭敬的心對人,如同常不輕菩薩,視人人皆是未來佛,其謙恭之心很自然地展現在日常生活中。

憍梵波提尊者亦是修行有成的大比丘,然而他有一個與生俱來的習氣,嘴巴常像牛反芻一樣嚼動不停。在多生以前,尊者也是幼年即出家修行的小沙彌,見到僧團中一位老比丘齒牙脫落,嘴巴習慣性地嚼動,覺得很好玩,經常仿效、做弄老比丘,就此養成習慣。

此后,尊者五百世都出生為牛,再五百世生為人,卻都有如同牛反芻一般嘴巴嚼動不停的習氣。雖然有因緣遇佛而出家,也證得道果,此一習氣仍在。佛陀擔心會有人像一千世以前那一位小沙彌一樣對待尊者惡作劇,引得見聞者輕視尊者而造業受報,遂讓尊者拿著一串數珠,對眾稱尊者嘴巴常動是在念佛。又擔心尊者出外托缽、入眾傳法時受到不明就里者做弄造業,遂教尊者至天堂受供。

上人言,佛陀對憍梵波提尊者的安排,顯示了哦佛陀的智慧與慈悲,不僅疼惜弟子,也疼惜一般大眾,預防眾生起因造業。“其實尊者在一千世之前,也是無心之過,業報卻延續千世,習氣難以斷除。此事亦警惕我們要時時用心,莫在無意間養成習氣,招致未來之苦;除了謹慎待人處事外,一旦發現自身的習氣要立即該國,戒慎虔誠,廣結善緣。”

2010年7月10日 星期六

一首轻轻的歌:《守着您》感言

看到很久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马上记录下来跟大家分享,现在在看回去,满心欢喜:

一首轻轻《守着您》感言
小时候,到庙里拜拜的时候,见到许多人都会跪在观音菩萨面前,向她诉说许许多多的烦恼。那时我想,观音菩萨每天要听那么多人讲那么多话,一定很烦。

长大后,我认识了一个人,他就是我们最敬爱的 上人。他也观世音菩萨那样,每天要听很多人讲很多话,讲很多烦恼。可是,这个人却不是会神通的观世音菩萨,他不会飞天,也不会遁地,他跟所有的凡夫一样,也是会有病痛,也是会有挣扎。可是,他却要承担这世间所有人的烦恼。

然而,人的烦恼阿,也不过如此!讲了再多,也不过如此。

有时候,我在想,能不能把这些讲不完的烦恼,化成一首歌,一首轻轻的歌,轻轻在 上人耳际萦绕,不能太用力,就能感受到。

当大家疲劳时,与其讲一些讲不完的烦恼,倒不如一起哼起这样的一首歌,用我们对 上人的思念,给自己一些力量,继续走下去。

上人说,他要用一辈子来做八辈子的事。那我们能否用自己的一辈子,来分担那八辈子的重量呢?爱 上人所爱,做 上人所做。

黄惠婉
马六甲静思堂
二00四年一月四日,星期日

2010年7月9日 星期五

2010年7月9日志工早會

上人提到最近北半球的熱浪,摘下重點與大家分享:

-慈濟的觀念,是不輕視每一個小因緣。
-最近的熱浪,連老鷹在孵著蛋都被曬爆。
-眾生共業,人人都要為現在的地球暖化盡心力,要用心簡化生活,用心減碳。
-馬來西亞的孩子響應蔬國護照,開始身體力行吃素。其中一個孩子表示,因為未來想要當慈濟人,所以現在要開始吃素。
-上人很幽默問現場的每一個人:“那么請問現在在前面的,是不是慈濟人?”,眾人答是。上人再問:“那么請問有沒有素食”,大家說有,上人說:“姑且相信之”。
-每一個人的生活上,都要再節儉一點。
-要做運動,為什么要跑到冷氣房里去做?為什么不在樹下跑步?

上人語重心長,期許大家能從落實生活開始,進行減碳和救地球。

2010年7月8日 星期四

證嚴法師靜思語

2010年7月7日 星期三

睡神上身了。。。

常常在上課時打瞌睡,都擔心有以下的結果,請看。。。

哈哈,我的顧慮是不是也是您的顧慮?

人生的苦

苦分成兩種:一種是經濟生活的苦,一種是心靈的苦。
為什么我們有時間聽別人說生活上的苦,卻沒有空間讓身邊的人來說心靈的苦?
照顾好自己的本性,怜悯别人的习性。

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

2010年7月1日:菩薩游戲人間

菩薩在人間中,一定要勇猛,要有赤子之心(保持單純)。不單純的話,在人群中,會受更多的污染。

2010年7月1日 星期四

2010年7月1日志工早會

-慈濟人是如是我聞,如是我見,如是我感受。
-菩薩的意義很深,沒有去做的話,沒有辦法體會。
-師志大家做了很多,佛心要去體會。
-名相上的慈濟人不重要,最重要是佛心。沒有佛心,無法有真誠的微笑。
-要從事項當中,才能體會道理。

2010年6月28日 星期一

百年內人類滅絕

地球:人口爆炸耗資源,學者預言,百年內人類滅絕。

100年之內人類就會從地球上消失?

消滅天花功臣之一、澳洲知名微生物學家芬納(Frank Fenner)預言,由於人口爆
炸,各種天然資源的消耗難以控制,導致氣候變化,將使人類在100年內滅絕,許多其
他動物也會。

高齡95的芬納說,「情況已無可逆轉,來不及了。」

聯合國去年統計全球人口68億人,預估明年底就會突破70億大關。

芬納的研究協助撲滅全球天花病毒,1980年,他在世界衛生大會上宣布天花絕跡,至
今這仍是世界衛生組織最大成就之一。芬納因此多次得獎,著作多達22本。

芬納認為,目前已進入工業化革命後的「人類世」(Anthropocene),「我們對地球
的影響,不在任何冰河時期或彗星撞擊之下」。

他說:「氣候變化才剛開始,我們卻已見到莫大的變化。原住民證明,沒有科學,也
不製造二氧化碳和全球暖化,他們可以存活4萬或5萬年之久。然而當今的世人卻不
行,人類很可能和我們所知的許多物種一樣,從地球上消失。」

眼見生命流逝,內心滿是自責內疚…

眼見生命流逝,內心滿是自責內疚…
2010年6月28日

慈濟醫院醫療團隊,發心立願搶救生命、守護健康。(攝影者:馬順德)
一位醫師來訪,言及身為醫師責任重、壓力大,即使盡力之後,有時病人的生命仍不可挽回,心裡難免還是會很自責與內疚,有時甚至數天無法安眠,獨自承受著壓抑的痛苦。

上人的回答:
好醫師的心情大抵都一樣,莫不都希望交到我們手中的生命,能恢復健康,重獲新生。

但只要用心去做,做就對了;若生命拉不回來時,要知道自己也已很盡心了。世間本來就有很多無奈,不只是面對一般的病人,哪怕自己手術刀下是最親愛的父母,縱是盡心力仍無法挽救,這也是很沒有辦法的事。但為他們祝福就是。

每位良醫在病人心中是活佛,每尊佛都希望眾生得離苦,焉有醫師願輕易讓生命消逝呢?所以,用心、盡心之後,就是多祝福病人。

本文摘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2004年夏之卷

鄭石岩的人生故事~ 別被自己的想法打敗了

鄭石岩的家裡貧窮,小學畢業時,隔壁村莊一位好心的親戚跟母親說:「你的小孩,我幫你介紹去某個人家放牛吧,有三餐,一年還有100斤的穀子。」鄭石岩靜靜在一旁聽,沒有激動的反應,只是默默想:「我真的要去放牛?」

當然,有幾分心酸。可是,親戚才一走開,媽媽對他說:「我要讓你唸初中,你應該去唸書。」「我當時不知道媽媽到底有多少錢給我讀書。第一年的學費大概就用完了她的錢。第二年開學時,家裡就沒錢了。我當時跟媽媽說:沒關係,我去學當木匠,可以賺一點錢。」

當木工學徒的第三天,正逢學校開學。母親說:「老師對你那麼好,你應該去給老師一個交代,告訴他:你不是不念書,而是因為繳不起學費而停學,做人就是要這樣。」

鄭石岩騎了腳踏車往學校去,老師給了他一句話:「我想你一定可以當一個很好的木工。」可是就在第二天,班上一個同學叫鄭石岩到學校一趟,老師對他說:「回去告訴媽媽,學校同意你分期付款,有多少就繳多少。」母親就這麼欠還繳了四百多元(台幣),那在當時可是個大負擔。

做生意,賺學費

初中畢業時,鄭石岩並沒有打算考高中,他心想:能唸到初中已經很好了。因為老師之前對他的肯定,他念念不忘回去當木匠學徒。在老師的鼓勵之下,他還是考上了高中,只是家裡實在負擔不起學費。老師答應借錢給他唸書,但母親說:借錢只是一時的方法,不是長久之計。這時,母親給了鄭石岩一個主意,她說:「你去做生意賺錢吧!」

那一個多月長的暑假,鄭石岩當起了水果販,賺了一點錢,總算可到高中註冊。他知道家裡是沒錢的,所以整個高中生涯,他都在做水果的生意,而且生意越做越大。

「每天清早四點半,我到產地收購水果,再把水果送到批發市場賣了,再趕到學校上課。我一天得騎腳踏車載水果走很長的路──從我的家到宜蘭是6公里,再騎10公里到羅東,賣完水果後再騎回宜蘭上課。」這是他高中一年級時的生活。

到了高中二年級時,鄭石岩做起了較大的批發生意,他收購了水果,然後運到台北的大賣場去賣。他說,那時的生意有時賺錢有時虧本,但平均起來還不錯。

「我當時也發明了一些讀書的方法。要熟背某個內容,就先看一遍,然後邊工作邊回想,想不起時再拿出來看一下。我在高中的功課還算過得去。」高中三級時,他已經賺了一些錢待上大學時用。他賺到的錢,都交給母親,母親是他「前途經紀人」。

這時候,鄭石岩已經不是那個夢想外面世界的鄉下小孩,畢竟他已經走遍台灣,在台北熱鬧的大賣場裡活動。他體驗了做生意、賺錢的樂趣,這時候,上不上大學似乎已經不太重要了。「拿錢給媽媽時,她總會說:'當初要你去做生意,目的是賺幾個錢去讀書。沒想到錢賺到了,你卻不讀書了。我真後悔讓你去做生意。」這句話她說了好多次。我說:「我沒放棄,我還是會去讀書。」

鄭石岩後來還是結束了生意,上大學去。因為熱衷於做生意的樂趣,他選修了會計系。後來,與一位老師談話後,老師說:「看來你很喜歡『人』,如果往教育領域發展,可能會更好。」老師的話提醒了鄭石岩一直被自己忽略的性格特質。他轉到教育心理系去,這是人生的一大轉折。

這是 一個引領他進入心理諮商領域的關鍵點。他說:「學了心理學之後,才真正開始自己的夢想。」當下,就是一切聽鄭石岩敘述他的人生故事時,母親一直是影響他的人。「她給我很大的自由,因為她一直當我是個大人,並不管得嚴厲,但卻總是在適當的時候提醒我、幫助我。」

鄭石岩是佛教徒,星雲大師早年到台灣去,駐錫宜蘭時,母親便帶他追隨星雲大師學習。佛家的豁達生命觀,對面臨人生困境的人,往往是一劑心靈良方。

鄭石岩31歲那年,因緣際會,他加入了台灣一個高科技發展團隊,擔任「科技行政」的工作。在高科技領域中打滾,讓他對人生又有了另一番體悟。

在科技社會,一切都在快速變遷,人的視野也不斷在改變。人活在這樣的社會裡,一定要保持學習力來調適自己,面對變遷的社會。我常遇到一些事業成就很好的人,過了一段時間後便發現適應不良。有的人到了該換人生跑道的時候,卻因為不願意接受改變,腦子裡還是裝一些過時了的東西。

你有滿腹的理想,但沒用,人家都不用那個東西了。

從中 我發現,原來生涯不是一個固定的計劃,而是不斷在發展、調適的。有了這樣的醒覺,他更願意多花一些業餘時間做心理諮詢的工作,因為身邊有太多需要幫助的人。

他堅持不收費,因為視心理諮商服務為一個佛弟子本該履行的助人行動。兒童青少年輔導、婚姻諮商、生涯規劃、臨終關懷……他以諮商工作者的身分參與了案主人生的各個階段,最終獲得最大收益的是自己。

後 來,鄭石岩開始寫作。「寫作本來不在我的人生規劃裡。」那年他39歲,熱愛大自然的他登山時跌傷了脊椎,下半身因此癱瘓。醫生說得動手術,可是手術後卻不一定就能恢復行動。

他盡 是擔憂、沮喪。有一天,鄭石岩的太太對他說:「我覺得你是一個很成功的諮商工作者,學佛也頗有成就,講經都講得很好,可是,你自己原來並不受用啊!」

「那是傍晚時分,太太下班回來,我躺在一邊,然後她對我說了那一番話。那一幕,我一直都記得。」鄭石岩說。那天晚上,他想通了。「如果從此不良於行,我也要活下去啊!」當時浮現的念頭是:寫作。他坐在輪椅上,開始動手。

第一本著作《清心與自在》就暢銷了。投入寫作的當下,病情奇蹟地好轉。在輪椅與病床上渡過了一個月,恢復走動的那一天,「拋開拐扙邁出第一步的時候,我發覺:人生還要要求什麼呢?腳能走、眼睛能看、耳朵能聽……已經很開心了。」鄭石岩說,當時才真正領會到佛法裡所講的:「當下就是一切。」

從小時的貧窮到登山時發生的嚴重意外,鄭石岩卻從來不認為他的人生有太多、太大的困難,例如,導致他失去行動能力的意外事件,他也像是突然間想起什麼似的隨口說出,猶如人生中其他大大小小的瑣事一般,完全沒有將之視為人生中的重大顛覆。

「沒 有比現在更美好的時刻」人生就是這樣,是多彩的,而且是持續發展。生命如一條河,迂迴向前流去,河道或寬或窄,但最終都流到大洋。 人 生並沒有「一定」,但有一個方向:即是人始終要以一種光明、樂觀、積極的態度去看待當下的遭遇。

你的遭遇,即是你的「資糧」。我們沒辦法挑選人生遭遇,也沒辦法選擇人格的本質,只能用我們的本質與遭遇所激出來的火花,慢慢滋長、壯大。在哪裡碰到障礙,就在那裡學習、扎根,然後再往前走。

鄭石岩如此看待人生,也總是傳達這樣的訊息給他的案主。「我們可以選擇方向,但不能選擇遭遇。人生不是「我要變成什麼」,而是「如何利用當下的因緣去做些什麼」。若你一直要「變成什麼」,壓力會很大。曾有個人來找鄭石岩,他面對婚姻問題,同時事業一敗塗地,因此變得沮喪。

「在面談時,我們不是要告訴他:你要站起來,走出去;而是,你現在手上還有什麼?他說他已經一無所有。我說:你還有太太、小孩。最重要的是,你有曾經大跌一跤的經驗,是別人所沒有的。你所有的這些,就像一棵樹被砍了,樹枝還可以摘下來,插在地上,繼續生長。

鄭石岩三十幾年來累積了豐富的心理諮商經驗,他結合了精神分析、行為治療、認知治療等等學派,再注入佛教唯識學與禪學的精髓。有時候,聽完案主傾訴後,他只是說了幾句話,或唸一首禪詩,對方的心情頓時晴朗。

有一天,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婆婆前來找鄭石岩面談,談話中老人哭得悲傷。年輕時,她的丈夫有外遇而離開了她,她艱辛養大3個孩子,如今孩子們都大學畢業了。而年老的丈夫則被遺棄,貧病交迫。

老太 太說:「我怎麼可以把他丟下呢?」於是將丈夫接回來,在醫院照顧他,但是丈夫竟然還打她!」老太太第三次來的時候,我跟她說:「你的心量是全世界少見的。這是無比珍貴的東西。你把小孩帶得那麼好,如今還照顧他,有這樣的能耐,你這一生也沒有白來了。

你能容忍先生今天如此對待你,這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精神成就了。你總是問什麼時候有出頭天,我想跟你說:就生活而言,沒有任何時刻比現在更美好的了。你七十多歲了,耳聰目明,還能走,不是很好嗎?你還有能力照顧你的先生,這已經成就了你所追求的傳統美德,不是嗎?

你不要懷疑,就生活而言,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候了。」就這樣,她露出笑容。老人的笑容很美。她說:這句話我會記得。你可不可再講一次?說完,鄭石岩展露出笑容,這個笑容如他當時所見的,一樣美麗。

「人生,不可能處處逢源。但逢不逢源,完全是主觀。面對挫折時,願意在這裡看到新機,或是停在那裡抱怨、沮喪,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佛教的思想是人生要隨緣,但不是隨波逐流。隨緣,是在任何一個當下,都能應身邊存在的條件,借力使力,在那裡有所收獲。我接觸了那麼多個案,看過了這麼多的生命現象,領悟的是:「真正打敗自已的,是自己的想法;而挽救自已的,往往是提起了正面想法後,付諸行動。」鄭石岩說,如佛經所講,人生是「妄」。我回首自已的過去,雖然看來閱歷豐富,但其實很短,就在剎那之間。最後,沒有一樣是你可以帶走的。

上人老了



上人老了,這是最近聽得最多的話。

自從上個星期五大家從全球四合一營隊回來,一個干部打電話給我,提到這次營隊大家都很難過,因為 上人老化得很快。而今天志工早會,一個資深的師姑分享,相信每一個在場的人聽了都很難過,那師姑本身在四合一營隊承擔隊輔,對于這次 上人的狀況,分享得更仔細:

1. 上人這次行腳真的很勉強,六院院長還有精舍師父都勸 上人不要行腳,會加速老化,可是 上人為了三十個國家的弟子,還是出來行腳。
2. 上人在上階梯時,請慈暘師姑不要扶他,可是平常人是一個階梯一個腳步,上人卻是一個階梯兩個腳步。好不容易爬到上面,上人才緩了一口氣。
3. 一位國外的干部在四合一圓緣分享時,泣不成聲,停了十多秒,第一句話就說:“上人老了”。
4. 昨天在馬六甲上培訓課程,最后 上人總結,沒有看靜思晨語,會很可惜,早上因為貪睡,所以起不來薰法;晚上因為其他節目太精彩,所以也沒有薰法。

我想不是 上人來不及,是我們這些凡夫弟子的慧命來不及成長。
我想我們是不是可以再發愿,珍惜 上人每天的靜思晨語,上人的每一個開示,真正把師父所說的做出來。

2010年6月26日 星期六

20100610秉慈用悲,啟智顯理

用大慈心鋪路
用大悲心搭橋
用大智心牽引
用大慧心安穩

2010年6月25日 星期五

慈濟人文—認識慈濟

輔仁大學財經法律學系 黃裕凱副教授

在你想成為慈濟教師前,你所認識的慈濟教師印象是什么?是不是實施靜思語教學、個別著重品格教育及環保教育、常辦一些應對活動、教學創意很多、班級經營及親師生互動好、常常獲獎……?這些慈濟教師們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就是“都很忙”,但卻“忙得很充實”!

對我而言,參與慈濟活動后逐漸認識的“慈濟”,在社會上,祂真的是安定人心、凈化人心、搶救生命的重要力量;在教育上,祂是讓老師們能真正了解教育的真諦及本質,真正守護慧命的磐石。而更重要的,慈濟真的是“為佛教,為眾生”,一個真正且完整地將“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予以具體實踐的團體。

從老師的角度應該認識的慈濟
先問二個問題:一、你怎么知道慈濟及種子教師課程的?

跟慈濟的緣分,每個人都不一樣。可能因為你親友的建議、勸說、利誘甚至受騙上當而來,或是你曾參與過一場活動、看過一集大愛劇場、一張海報,甚至僅聽過一句靜思語,而促成你知道并參與這個課程。但不管你的原意是自愿或非自愿,建議你學習放下,全新學習,因為慈濟是個寶庫,不僅是新教材教法的“經師寶庫”,更是教大家怎么做人、教人的“人師寶庫”。

你來上課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研習時數嗎?是為了來這邊挖寶?還是為了了解教育的真正理念及精神?在這邊,你會學習到很多靜思語教學的意義、內涵、五段式教學法、教材及教法;了解并深入慈濟四大志業,八法法印的足跡及內涵,而這些其實就是上人的理念及慈濟人文,也就是慈濟四十年來所推動之慈濟宗門、靜思法脈。(2006年衲履足跡冬之卷曾記載著:靜思法脈是理相,是精神原則內涵,是上人的思想、法髓及行儀風范,衲履足跡、人間菩薩、生活系列、佛典系列、慈濟法髓叢書、大愛臺靜思晨語等;而慈濟宗門是事項,是具實踐之志業,四大志業八大法印。)

在認識慈濟的過程中,給培訓教師及新發意老師的學習建議:
“要多背”—多背靜思語
“要多用”—多運用靜思語教學
“要多做”—多參與慈濟活動—各類研習、志工(環保、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等活動
“要多讀”—多閱讀上人的著作慈濟月刊、靜思文物
“要多寫”—把靜思語教學新的或實踐過程筆耕出來
“要多聽”—上人開示、師兄姐分享、慈濟歌曲
“要多看”—大愛臺;“要多體會”—慈濟大藏經。

認識慈濟的過程中應有的認識
一、不要有太多的懷疑
懷疑是老師慣有的理性表現,但過多的懷疑會造就藉口,繼而衍生怠惰。偶爾把理性懷疑舍下,你在慈濟學得更多,體會更深。不管你到慈濟的最初目的是什么?學習他、感受他,收獲絕對超乎你想像。要認識慈濟,不是用聽的,也不是用看的,是從親自參與及身體力行中感受而來的。

二、學習放下、包容及善解
在教室,你一言九鼎,一呼九諾;在慈濟,眾“生”平等,要學習放下老師的身段及堅持。在學校,你教學卓越,是全校楷模;在慈濟,你要學習包容很多的不同想法及作法;在教室,你講求效率,從心所欲;在慈濟,你要學習善解很多制式的行儀坐臥理解。因為,這就是慈濟人文:做中學,做中覺。

初步認識慈濟后應有的省思
上人說“做就對了!”那為何還要省思?(因為不論從身為老師自己專業所學的教育方法上、從理性而非盲從、從“心”去實踐才是真實踐、以及從靜思語教學“體驗—講述故事—省思—靜思—生活實踐”五段式教學法,均必須要經過“實踐”的過程,也唯有透過省思及實踐,所認識的慈濟才是真慈濟。)

請大家先省思,上人為什么要創立慈濟克難功德會?為何那么多人無怨無悔地跟著上人走?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是什么?為何要推動?對社會的貢獻?為何要推動落實社區?琉璃同心圓?慈濟四十年為何要建立“慈濟宗”:靜思法脈及慈濟宗門?

同樣的,請各位老師們進一步想一想,在教學上:除課本及廠商提供的教材外,還有什么?除了盡量讓學生不胡鬧、不出事外,還有什么?除了柴米油鹽醬醋茶外,還有什么?除了自己的孩子,還有什么?除了努力趕課、傳授知識外,還有什么?學習慈濟過程中除了感動外,還有什么?

想這么多,是你欲望無窮嗎?不是。其實是所有慈濟人的共同體會:那就是“來不及了”。因為省思過后,你會真正體認到人生無常,要珍惜并把握現在,要充分發揮生命的良能,以及一個身為人師的真正使命。

省思之后要進一步靜思:為什么上人要這么做?為什么慈濟人會這么做?為什么這么多人參與慈濟志工?為什么慈濟教師們會這么做?為什么這么多會眾愿意捐款給慈濟,認同慈濟?為什么現在的臺灣人這么有愛心?但為什么還是不少人在退轉、在扯后腿、甚至在批評慈濟?重點是你的堅定信念。心念的建立及不斷堅持很難,我的作法及建議是:
一、 學習:持續學習上人理念及慈濟人文精神。
二、 認同:認同教育是大舍無求的志業。
三、 信念:將“慈悲喜舍”作為自己教學的信念。
四、 警惕:隨時提醒自己就是慈濟教室。

最后是時間。時間是要無私奉獻出自己的時間、金錢、體力及腦力。從自己實踐起,繼而擴展至家里、學校、社區,乃至整個社會。時間的頻率從偶爾,繼而常常,以迄永遠實踐,甚至生生世世奉行。

結語
慈悲喜舍四無量心,舍為末位,最難企及,如上三心舍之而新不存著也。在慈濟,以大舍無求代表教育志業,顯示上人對教育的重視。舍是要舍自我、舍堅持、舍自尊、舍時間、舍金錢…等。但真的無求嗎?半慈濟人還是有點反復思想,但只要是求學生更好、求教育更好、求社會更好,應該不是奢求吧!

曾問在場的老師們,當教學、輔導或行政碰到困境或不如意時,會不會有挫折感?甚至因此逐漸銷蝕教學熱誠?參加慈濟活動,特別是教室相關研習活動時,當你發現你身邊還是有一大群發信向學向善的老師們,至少會讓你認為教育還是很有希望的。這就是我多年來,一直說慈濟是能延續我教學熱誠動力的主要原因。

傷痕實驗~別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


美國某大學的科研人員進行過一項有趣的心理學實驗,名曰“傷痕實驗”。他們向參與其中的志願者宣稱,該實驗旨在觀察人們對身體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應,尤其是面部有傷痕的人。

每位志願者被單獨安排在沒有鏡子的小房間裡,由好萊塢的專業化妝師在其左臉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觸目驚心的傷痕。志願者被允許用一面小鏡子照照化妝的效果後,之後鏡子就被拿走了。

尤為關鍵的是最後一個步驟,化妝師表示需要在傷痕表面再塗一層粉末,以防止它被誤擦掉。實際上,化妝師用紙巾偷偷抹掉了化妝的痕跡。

對此毫不知情的志願者們被派往各醫院的候診室,他們的任務就是觀察人們對其面部傷痕的反應。

規定的時間到了,返回的志願者們竟無一例外地敘述了相同的感受––人們對他們比以往更加粗魯無理、不友好,而且總是盯著他們的臉看!

毫無疑問,他們的臉上什麼也沒有,是不健康的自我認知影響了他們的判斷。

與臉上的傷痕相比,一個人心靈的傷痕雖然隱蔽得多,但同樣會通過自己的言行顯現出來。如果我們自認為有缺陷、不可愛、沒有價值,也往往會以同樣的懷疑、缺乏愛心、令人氣餒的態度對待別人,從而很難建立起互信互利的人際關繫。

人的心靈就像一面鏡子,你感知到的是什麼樣的世界,取決於你如何看待自己。

(文/劉宇婷 編譯 中國移動周刊)

總結:

原來,一個人內心怎樣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樣的眼光。
同時,這個實驗也從一個側面驗證了一句西方格言:「別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不是嗎?
一個從容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平和的眼光;一個自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歧視的眼光;一個和善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友好的眼光;一個叛逆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挑惕的眼光~~~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內心世界,就有什麼樣的外界眼光。

2010年6月24日 星期四

20100624全球四合一營隊:黃思賢師伯~佛心師志

-巧梅慧命+生命=39年。
-一位出家師父請教 上人,什麼叫永恆,上人答永恆=現在。
-做慈濟:不是做到最後一口氣。
-上人的願力~此土不淨,慈濟不止。20年後, 上人必再來。
-互為有因緣,成立小家,這叫生命。
-人身最痛苦的是:還沒有修圓滿的時候,就是在六道裡面輪迴。
-六度婆羅密:菩薩的修持法門。
-什麼是菩薩?
-慈濟宗門~菩薩道,靜思法脈~清淨心,做就對了。
-佛心:為一切眾生。
-佛陀從來不曾離開娑婆世界。
-佛陀為六道眾生成佛,為的是告訴眾生,為什麼現在會投生在這裡。
-菩薩~覺有情。
-萬事萬物,一切皆有因緣。
-修行的目的:離苦得樂。
2010年6月8日
感恩自己的脆弱,
讓我們了己心即了眾生心。
2010年5月18日
看到你說的話,真的成長了。
不是最左邊的要求,也不是最右邊的放縱,
是中道,同理心。
2010年3月26日
除非修禪定和清業到羅漢,要不然一旦投生,
還是一樣受我們的執著受業的。
2010年3月9日
跳脫不出愛欲,不可能解脫生死。
佛陀說無明為父,愛欲為母,
如此才不得已一再輪回。
2010年3月2日
那時看到慈悲破愛欲不懂,現在懂了。
就是慈悲不忍動心讓對方墮業。

證嚴上人全球四合一營隊開始20100624

-這樣的營隊過程,上人的心很矛盾,祈求營隊籌備過程,各國菩薩回來路程都能平安順利,回去後成為當地人間菩薩。
-業力會合在一起,該來的還是逃不掉。
-譬如悟達國師的十世為高僧,持戒嚴謹,只是在第十世起了傲慢之心,讓尋仇十世的怨親債主尋到報仇的時機。
-不好的緣,要趕快懺悔,結好緣。
-結了惡緣,來生來世障礙偏多。要做好事,會來障礙我們,所以要用心解開不好的緣。
-因此,哪怕今天被障礙,也要心存感恩。
-所以,因緣觀。慈濟可以不談怪力亂神,可是不能沒有因緣果報觀。
-人生無常,大家都要常常有無常觀。
-人生自然法則,什麼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情不知道。
-人要能承擔,難得可以做一個能承擔的人。
-心就是道場,不能漏失掉這樣好的因緣。
-慈濟十戒,需要適應現代的社會。
-慈濟宗門,要把握時間,走入人群中,因為無量法門,福是從人群中修,慧從人群中得。
-合聖賢心~菩薩心。
-觀~觀自己。我們眼睛都是看外面,常常自己都看不到。自己的心態,是對還是錯的。所以要常常關懷自己。
-聽到別人的優點,要吸收,比較一下自己的缺點,趕快提醒自己改過。力行知善法。
-佛心師志:拔苦予樂,佛心乃是慈悲心。
-除了以佛心為己心,還要立志。立師父的志,為苦難眾生而付出。
-是師父的弟子,一定要有師志:為佛教,為眾生。
-要為佛教,談何容易,要為天下蒼生而付出。現在天下苦難偏多。
-慈濟人多,可以改善社區、國家、世界。
-六度婆羅蜜:
1. 布施:佛心師志:拔苦予樂。
2. 持戒:恪守十戒: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
3. 忍辱:大愛感恩,自律相承:大愛就是大慈悲心。要時時感恩,有感恩心的人才能原諒別人,能原諒別人的人才不會計較。如果要求別人改變,自己會踢到鐵板。我們要改變自己,不要一直改變別人。以身教來影響別人。
4. 精進:四門四法,慈悲到場。
5. 禪定:身心淨化,做中體悟,這就是禪。
6. 智慧:力行法門,弘揚覺道:智慧
-世間有兩種法:善法及惡法。
-吸收了善法,期許要永遠記得。
-常常要預防,不讓惡法走入我們的生活圈,走入我們的心坎裡。這都是人人要固守好自己的心門。
-皈依:要當師父的弟子,上人所求不多,只要人人跟師父的心貼在一起,跟佛陀的心貼在一起。雖然人人都是佛教徒,但慈濟的道場在靜思,日日要精進在勤行道,為眾生而付出,打開慈濟宗門,走入人群中。這些,都要做到。
-但願眾生,題解大道:我的心願,希望人人體會佛法的道理,開始發無上心。
-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要行經,自然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
-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和南聖眾:佛法有僧侶傳,因此要尊重出家人。自己本身也是佛、法、僧,人人也可以傳法,統理大眾,導向正確的方向,皈依正信三寶更重要。
-人與人之間,要時時感恩,尊重,愛。

傾聽愛滋心語



2008年12月23日 吳安綺

照顧患者從絕望轉而積極配合治療,吳安綺也謝謝患者帶給她的感動,讓她在護理路上繼續用心。
身為護理人員都知道,照顧病患是我們的天職,在護病關係的互動裡,我們期待每個人不管是身體、亦或是心理的苦痛,都能痊癒。

但是住在加護病房裡、屬於急重症狀況的病患,常因病情需要而放置氣管內管,因而暫時無法說話。有時因為病患無法忍受插管的不舒服,引發自行拔除管子的危險性,我們便得依醫師指示執行保護性的約束,讓病患無法自由的動作。雖然心裡也不捨,甚至常讓病患對我們護理人員不諒解,但這是為病人好。

前些日子裡,我雖然一如往昔的照顧病患,但是那段照顧經驗卻讓我的心靈留下一段深深的感動。

愛滋病患 因絕望放棄希望

他是一位外貌清秀的叔叔,為他做治療時,心裡想著,不知什麼原因讓他得到這種病?他早已被醫生告知罹患愛滋病,卻遲遲未面對,導致病情快速惡化轉進加護病房。由於疾病進展到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這段期間必須需留置氣管內管、並使用呼吸器。

起初他總是用很無助的眼神看著我,毫不掩飾地對我表露出排斥與不信任。他的情緒非常低落,透過他的表情、偶爾蠕動著唇說著斷斷續續的話‥‥‥感受到他害怕面臨死亡、擔心病會不會好轉,想放棄治療、甚至開始表達希望回到自己的「歸屬」、或是離開人世間也許比較好‥‥‥等等的喪氣想法。後來,他乾脆拒絕醫護的治療。

親情支持 漸漸接受生病事實

叔叔家中有五個兄弟姊妹,父母因為疾病皆已往生,而他排行第四,上有二位姐姐,以及一位兄長,還有一位妹妹。初次獲知弟弟罹患愛滋病時,姐姐的反應顯現出驚訝以及不知所措。二姐曾說:「我弟弟這麼乖,不會隨便亂來的,怎麼會得到這種病呢?」

雖然不解他罹病的原因,但是他的兄弟姊妹在每次會客時間都會來探視,給予他支持與鼓勵。在短暫的會客時間裡他們會默默的幫他按摩、剪指甲,在乾燥的皮膚上抹著溫暖的乳液,說說家裡最近發生的事,並隨時告訴他,不要太操心、好好養病。這群手足並不會因為弟弟染上了愛滋病,而放棄他、不接觸他,反倒是給予更多的關心與照顧。其實叔叔心裡都知道,卻未曾也無法開口說些什麼,只是靜靜地接受家人帶來的關懷與包容。親情讓他好生感動,於是他開始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實。

傾聽心聲 患者重燃生機

在照顧他的過程中,我會記得停下匆促的腳步,緩一緩急迫的動作,多傾聽、鼓勵他。隨著互動增加,他的態度由不信任,轉變為願意坦開心胸說出自己的患病過程,以及孤獨面對疾病的衝擊。我總是在旁沉默地傾聽,讓他感覺到「我在聽您說話」,偶而點點頭、偶爾輕撫他的手。慢慢地,他從消極的態度轉向正向、積極的面對,於是他開始配合醫護的治療。

照顧他的第七天,他突然顫抖著手,意指著有話想告訴我,眼眶泛著淚水‥‥‥,寫下「我知道我做錯事了,很後悔。對不起大家,我不喜歡害大家,我知道大家都不喜歡接觸我,而我的兄弟姊妹很照顧我,我很感動,還有你們(醫護人員)都對我很好,我會加油的,我很後悔,我真的錯了!」

在看到他寫下內心感受的那一刻,我感到無奈卻很感動;無奈的是愛滋病的治療路程艱辛,他必須背負著疾病的痛苦,也承受大家對於這種疾病的異樣眼光,對於社會風氣仍然傳統純樸的花蓮鄉鎮,愛滋病患身心靈的壓力定更大。更多的是感動,因為這是一位愛滋病患從絕望深谷爬出來後,他心靈最深處的語言。

叔叔終於轉出加護病房,我們祝福他。也謝謝他在我的護理生命裡激起一波漣漪,這波漣漪帶來的感動,豐富我的護理歷練,讓我更用心護理其他病患的身與心。

資料來源:取自《志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第五卷第一期

2010年6月23日 星期三

20100623證嚴上人全球四合一營隊開示

-慈濟的因緣,不是一生一世結來的緣,不知道是多少世結來的因緣。
-全球70億人口,才百多萬是慈濟人,所以慈濟人是很少數的人間菩薩。
-上人期許,整個地球都人間菩薩大招生,普天之下,好人變多。
-有了覺悟的人生,才有智慧的人生。人生方向對準,就不會亂。
-現在天災人禍那麼多,慈濟人少,期許慈濟人多一點,援助的範圍可以大一點,被照顧的人可以普遍一點。
-天下眾生都是可以教的,也可以影響的,所以我們應該要提起信心,只要我們立下宏願望,提起信心,一定可以渡到人。
-我們要尊重人家的宗教,但是也要提升我們自己宗教的情操。
-我們應該叫做人間菩薩,菩薩叫做覺有情。菩薩就是做好事的人呢。
-上人期許,我們的僑居地,都不輸于海地。看到海地做得到,難道我們做不到?
-回來取經,不只是聽 上人說話才是經,各國的經驗也是經。
-各國之間的經,上人只是收經而已,不是上人說出來的。
-所以慈濟人,平常就是在行經。
-經典不是唱誦而已,經典是要讓我們行的。
-經著,道也;道者,路也。
-經典裡面有你,你中有法。
-吸收的,就是聽經,分享的,就是行經。
-我們要思考的是:他能做到,我能做到嗎?如果自己已經在做,要說感恩,好在我把握當下,已經做到他所做的。
-上人說:很感恩大家,我們總是有緣。
-上人直接認識我們,直接要我們做,這樣的慈濟人很少。透過朋友接引,進來慈濟,這樣的人很多很多。
-因緣一到,要把握因緣做慈濟。
-慈濟法門不只是為苦難人而付出,也為迷茫的人生指引一條光明的大道。同時在惶恐的苦難中,可以即時為對方安頓下來,這個就是安頓人間。
-只要一位菩薩出現,不知道可以利益多少人。
-上人第二次提馬來西亞吉隆坡,一個月一個互愛募一尊觀世音菩薩。
-人間菩薩大招生,需要有方法。
-每一位菩薩,都可以成為眾生的不請之師。
-2000千多年前的經典(無量義經),現在在場的三十多個國家做到了。
-各國的分享,不只是我聞,而是如是我做,如是我行,如是我感受。
-我們真的是要很珍惜,慈濟宗門已開,慈濟宗門已經四十年,正式把靜思法脈要傳承下去。
-慈濟三十多週年,思賢師伯說從美國回來問,有個師父問我們是什麼宗,上人答:“慈濟宗”。但是那個時候還有一點心虛,覺得慈濟做得不夠,叮囑思賢師伯還是不說的好。可是 上人心裡自有目標。
-為佛教,為眾生。我們不能停留在兩千多年前的時代,需要迎合現代的人,讓時代的人可以接受佛法。
-心淨即土淨。
-人心淨化到那個程度才叫做淨化:靜寂清澄~沒有人我是非的得失感,沒有貪瞋痴,付出無所求。
-慈濟宗門,從內心的歡喜,因為心入法,所以智慧不斷地源源啟發。
-慈濟宗門一家人,志同道合是法親,法髓相傳長慧命,如同身受感恩心。
-心中有佛,行中有法,佛在慈悲,法生智慧。

20100623志工早會~德禪師父

受法於自心
用法於自身
弘法於天下
傳法於未來

-每一天都是每一個人唯一的一天,每一秒都是每個人唯一的一秒。
-愛 上人,可是否愛惜上人的法?
-上人簡單的法,是否有運用在生活中?
-能夠出家:因為聽法的時候沒有東張西望,沒有心想其他事情。
-平坦無阻就是:平,順暢無難就是安。
-低頭亦是一種能力。
-習法入心,堅忍不拔~做好本分事。

2010年6月22日 星期二

證嚴上人全球四合一營隊開示20100622

-每一次想到慈濟世界裡,總是很期待人間菩薩招生,而且是大招生,才能真正淨化人間,人多了,一定要有道場。
-現在道場裡每一個角落,都可以是各國菩薩之間互相學習和取經。
-用眼睛聽,用耳朵看,每一位台灣的法親,都是打從內心歡迎各國家人回家。
-歸來,除了身心感受法親的親切以外,還要回來取經。每一個人做慈濟,都有很特殊的優點。
-課程重點分享:靜思法脈要如何傳?慈濟宗門要如何開?
-法有聽到,最重要的是:有沒有做到?但願人人都有做到。
-慈濟不只是修福而已,還有修慧。慈濟造福,然後修慧,造福和修慧是平行。
-慧從善解得自在:善解是對別人善解。我們修行,走入佛門,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自在。因為凡夫,就是不自在,不自在在於得失心。得失是凡夫的大患。沒有的時候,就是患得。有的時候,就是患失。在追到得到的時候,過程中,一不小心就造了很多業。得到後,追踪過程中,造了很多煩惱。煩惱無明,得失越來越多,會更苦。一旦真的失去,人就會沉淪,無法自拔。這就是凡夫。
-凡夫當有的時候,不會造福,因為不自在、沒有智慧。舍少了,沒有名。在迷失中,越來越不自在。
-造福不能等,一切因緣生,一切因緣滅,我們需要把握好的因緣。
-你我有緣在一起,我們大家互相勉勵,菩提路林立同根生。
-立體琉璃同心圓,還要琉璃,清靜而無污染。要一分一分舍掉患得的心。
-求錢,錢再多都不夠;求名,越高越無法造福;求地位,越高越無法接觸老百姓。能造福心就會自在。
-海地菩薩,法入心,身體力行出來。“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發願帶動更多人做觀世音菩薩。發願招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500人)。
-招呼很多人來認識,我們心胸要開闊,建立信心,立宏願,還要立信。信、願、行。要不然也只是法背得滾瓜爛熟,而無法落實。
-人的品格,就是一念正念。樹立信心,建立宏願,要身體力行。
-有信,願,行,要邀千萬個觀世音菩薩,不是不可能。
-四法四門四合一,少了信,不可能。
-上人對信字,非常重視,比自己生命更重視。如果沒有信,招人間菩薩會很困難。
-什麼時候因緣成熟,那要看自己的信心,什麼時候成熟。我們要有信心,一定要有毅力,信心毅力要平行,要在人群中磨練。
-真正的人群就是我們的道場。
-第一,上人相信佛陀: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相信自己對佛陀深信不疑。
-相信人人跟 上人有同樣的心,相信人人跟 上人有同樣平等的心。
-因此 上人相信所有的人群。
-釋迦摩尼佛並沒有離開過人間,只是我們凡夫無法理解那一尊是佛?所以在法華經中,有常不輕菩薩,因為不敢輕視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未來佛。
-所以普天三無,其實到底有什麼好原諒?我們都常常做錯事、說錯話,要別人原諒,就要先原諒別人。
-而且世間事很難說,對錯不同人有不同觀點和拿捏分寸。
-先去體會別人,才來體會自己:將心比心想。
-打開了心門,就不會有煩惱,才能造福人間。要造福人間,一定要先有智慧。要不然的話,會產生煩惱,一直求人家來愛我、體諒我,那是苦不堪言的。有智慧的人,會換一個角度,隨時可以包容別人。這是真功夫,沒有功夫,無法把心開拓出來包容別人。
-千法萬法,都是佛陀教育大家如何開拓心胸去包容人。
-我們人小小的一點。
-不知道別人釣到的痛苦,只知道自己釣的快樂,這就是小人。
-不要輕視身邊的環境,要常常珍惜自己的環境來學習。
-普天之下,還有很多人沒有聽到慈濟,加入慈濟,我們身為海外慈濟人,要落實當地,深耕當地。要有鞏固的願力,還要身體力行走入人群去,就地菩薩招生。
-期待人人發心立願,四法四門,要菩提林立同根生,要隊組合心耕福田。
-靜思法脈已經浮出來,慈濟宗門門已開。很多年以前說我們是慈濟宗,心有一點虛,人家會反駁,你算什麼,也算宗門嗎?四年前因緣成熟,開始立宗門,大陸的法師說:慈濟立宗門,理所當然,是佛教的光榮。
-我們已經在國際間樹立了品牌。
-慈濟在火車站做靜態展,有人問:為什麼火車站可以引宗教進來?站長答:這不是宗教,是台灣之光。
-如果走入人群去,我們沒有精神理念,十戒沒有守好,那麼會亂。
-因此十戒、威儀、進出禮儀,每一個人都要守好。
-台北火車站雖然很多慈濟人在站崗,但知進退,不會造成人潮的困擾。
-所以平時要集訓,行動要在我們的生活中。因此,法在生活中,佛在我心中。
-有法,才能跟人家分享。
-自在人生,才是我們的福慧,悲智雙運,付出無所求,就不會患得患失。
-任何一個人,都是 上人心目中最重要的一個人。
-慈悲等觀,才是每一個人間菩薩要學習的。
-回去,真的要聽話,人間菩薩大招生要啟動。真的實在來不及。
-任何一個人所說的,都是法。

日常生活中


日常生活中
是非當教育
贊美當警惕
嫌棄當反省
錯誤當經驗

2010年6月21日 星期一

林碧玉副總~十在心路

88水災的賑災心路歷程:
-水沖下來的時候,不只災民的心碎了,上人的心也碎了。
-土地沒有問題,要蓋一年,上人期許可以更早一點。經過研討後,提出3個月可以蓋好。
-質疑:3個月蓋好的屋子,有誰敢住?
-當蓋房屋的因緣不成熟,災民失望的眼神,要如何用心從中做協調?
-當要動工前一晚,原住民當晚開會,提到:“如果誰住進去,就對不起上帝”,原住民決定不要蓋。
-轉個心念:當我們決定要改變原住民數百年的環境,要讓原住民拜別祖靈,遇到這樣的困難,是很正常的。
-開始到每一個部落進行說明,開始取得信任。
-大愛屋的設計:人文+藝術+設計+生態+有機,不只是給他們一棟房子而已,而是讓他們世代可以安居的屋子。車子不要駕進來,期待未來不需要冷氣,通風好、光線足夠。就算一個水塔,也要做到像公園一樣。冬要暖,夏要涼。
-建築師向上人報告說,有一天,兩點跟林副總開會,以為晚上就可以回家吃晚餐,結果凌晨四點才回到家。上人聽了很心疼。
-邀請原住民以工貸賑,讓原住民走出心靈的陰霾。不再擔心自己宗教信仰需要改變。
-3個房間,2個客廳,讓在災民安穩地居住。
-原住民最後看到慈濟人的身影,肅然起敬,希望未來能夠跟慈濟人一樣,甚至成為慈濟人。
-大愛村內取路名,原住民希望用慈濟的詞語。
-唯有原住民在這裡時代安居,才是他們的好未來。
-唯有救災的人安全,才是災民的希望。
-要創造一個生態、有機的社區。
-88天怎麼樣做到?大家只有共同的一個心念:要讓 上人安心。因此,每一個晨曦,每一個夜晚,慈濟的大愛園區,永遠矗立在那裡守護著民眾。
-上人:”我很感恩,你們推動慈濟志業,但是,我的心念是不曾改變的。四十幾年前,我很年輕,我還是很想為這個社會做事,可是我發現自己能夠做得事情那麼少。四十幾年後,我還是很想為社會做事,可是現在這個時候,我發現自己身體老了。“
-林碧玉副總:聽到上人的話,她的心在淌血。想到的是”是日已過,命亦隨減“。
-過去十五年,我們老了,但是未來如果還有時間,我們依然會很努力與大家一起。
-要更精進,才有因緣繼續在慈濟路上的走下去。這樣,才有辦法在有水的地方,有土地的地方,有月亮和太陽照耀的地方,都有上人的法在傳承著。

2010年6月19日 星期六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在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我們都是遠視眼,模糊了離我們最近的幸福

2010年5月29日 星期六

簡簡單單的被關心的感覺

一位退休教授,跟老妻過著優游的生活,早上一起爬上小山崗舒展筋骨,下午他料理陽台的花草,又或看看雜誌,妻子則和朋友到咖啡室聊天。他們唯一的女兒,在美國定居。

月前一個晚上,朦朧間他感到床墊濕了,是老妻尿床。他推推她,發覺她已沒有反應。

「節哀順變。」不少親戚朋友說。

「謝謝關心,我會的。」 他極有禮貌地回答,沒失方寸,一派學者風範。

暗地裡,他部署一切。花草贈給鄰居,向人借的書籍郵寄送還,然後,走上律師樓立遺囑。全部準備好了。

在月圓的晚上,銀光薄薄的灑滿一室,他亮起微黃的檯燈,寫下最後的話。

面前,是一瓶藥丸。瓶子上,他看見老妻微笑。

就在他打開瓶蓋的時刻,電話響起。

他拿起電話筒,一把熟悉的聲音傳來:「爸爸,我在機場,我好想陪陪你。」他猛然醒覺。

老教授向我說完他的故事,喝一口香片,緩緩道:「最有效防止自殺的東西,不是學術修養,不是心理醫生,不是豐厚財富,原來是一種簡簡單單的關心的感覺 。」

多關心別人一點:
1.這個社會病態報導多,鼓勵人心的少。
2.我們其實是他人豐厚財富的一部分,值得多存一些。

2010年5月21日 星期五

證嚴法師靜思語

證嚴法師靜思語

證嚴法師靜思語

證嚴法師靜思語

證嚴法師

證嚴法師靜思語

不做山上炸下来的石头



人的个性,不要像山上刚炸碎的石头,每个角度都锐利而刺人,要如海滩小圆石的光滑,让人摸了很舒服。
『摘錄證嚴法師靜思語』

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愛也要教導

摘自倪銘均學長的部落格,覺得很不錯:

昨天和黃素玉師姊聊天,我們都是慈濟技術學院的懿德媽媽慈誠爸爸。我們談到了教育。

我們每次和技術學院的孩子聚會,都會帶一些零食、水果,她都會請小孩先分給爸爸媽媽。要教他們懂得尊重長輩。

而我自己,也都會要求宗宗辰辰,吃東西的時候,不能只顧自己一個人吃,要顧慮到別人。這也是我媽媽,從小告訴我的道理。

有些人一上餐桌,好吃的菜一個人吃光光,讓旁邊的人覺得,這個人非常沒有家教,很沒有禮貌。
不管他再聰明,成就再高,還是會給人留下負面的印象,甚至讓人看不起。

素玉師姊也說,小孩如果要送父母禮物,父母要適時的接受。有些父母怕小孩花錢,這個不要小孩送,那個也不要小孩送,到最後小孩就不懂得如何孝順父母。

從她的談話也讓我也想到,父母到餐廳的時候,不要每次都點小孩愛吃的菜,而忽略自己的口味,不然小孩永遠不知道父母喜歡吃什麼。

這讓想到劉墉寫的,愛吃魚頭的故事:
老人家臨終前,幾位好朋友燒了她最愛吃的魚頭去。卻聽到她老人家瞞了十幾年的祕密:「魚頭雖然好吃,我也吃了半輩子,卻從來沒有真正愛吃過,只因為家裡環境不好,丈夫孩子都愛吃魚肉,只好裝作愛吃魚頭。我這輩子只希望能吃魚身上的肉,哪曾真愛吃魚頭呀!」

父母常常委曲求全,可能反而害了小孩。

※※※
另外一個志工說,小孩現在賺錢了,她固定會向小孩拿錢,不夠的話再給小孩,一方面不要讓他亂花,另外也要讓他知道,同住一個屋簷下,每個人都要分擔責任。

忘了是誰寫的文章,文章提到,我們要小孩孝順我們、體貼我們,我們就要給他學習的機會。例如生病的時候,要教他們問我們「哪裡不舒服,有沒有要幫忙倒水」等等。

還有一位志工也告訴我,她的女兒是慈青,她女兒說,只要向慈濟志工大聲喊「爸爸、媽媽」,就有很多好吃的東西。
記得我以前當慈青的時候,不會有這樣的想法。

事實上,這是否是現代年輕人普遍的狀況呢?尤其現在,啃老族非常嚴重,飯來張口、茶來伸手的狀況,不算少見。
懿德媽媽和慈誠爸爸,還有慈青學長,帶慈青的時候,應該要讓慈青知道,他們不能只是單純的接受,也要懂得付出與回饋。

就像家長一定要小孩做家事,也是一樣的道理。

工作是在修心


急匆匆趕去聽一場演講,趕路中心情焦躁起伏。好不容易到了會場,喘息未定中,看到了自己的愚痴。去聽演講,不是要安頓身心嗎?怎麼把自己弄得急躁不安?

人常陷在情境中,反而忘了做事的目的。我們為求更好的生活品質,追求更多的成就,疏忽追求過程中,心要清楚明白,安定快樂,才是真正的成就。

不禁想起一則廣欽老和尚的故事。承天禪寺起建的時候,一天來了很多工程人員及工程車,寺裡負責監工的師父正忙得不可開交,老和尚突然叫住他,請他進屋去磨剃頭刀。他愣住了,這是怎麼回事?早不叫磨,晚不叫磨,偏在此時磨刀,外面有這麼多工程人員正等著處理事情呢!他心裡急得不得了,可是師命難違,只有遵命進屋磨刀 三兩 下。

廣欽老和尚一看,喝斥道:「你看,隨隨便便磨的,刀兩邊沒有磨到;你的心不平,所以磨出來的刀子也不平。」

這位師父心裡很急,一聽,趕緊再去磨了一次拿給老和尚看,廣欽老和尚又喝斥他:「一看便知是做表面工夫,隨便應付而已,你並沒有重新磨過,這刀是補磨的。」

這時,老和尚拿出自己的剃頭刀,又平又漂亮。因為老和尚的心是平的,靜的,所以磨出來的刀一如其心。

廣欽老和尚道:「工作再忙,也要保持一顆平靜的心,我們工作是在修心,並不是為了工作而工作。」人的心隨境而轉的力量太大了,心要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做自己心的主人,實在很不容易,需要老和尚的棒喝,才能看到自己。所以我們必須不斷的、徹底的提醒自己。我們常常陷在事情裡面,心是不安的、急切的,手裡做著這件事,心裡擔心著別件事。不斷的想要「得」,想要做的很多,想做得更好,超過自己所能負荷,就是「貪得」。

當洗碗時,急切的要趕快洗完,好去做其他有意義的事。因為潛意識裡認為它是「無用」的小事,諸如:趕路、等車、做家事、運動等等,都是此樣心態。其實「洗碗這一刻,就是生命!」每一刻都是生命的片段。生倏忽數十載,回首過去,只留下記憶已矣,所得到的其實也只有現在這一刻的感受。當下這一刻是美好的,是確實可以掌握的。每一刻,心都是平靜的,一生就是美好的。一轉念,當下就不敢輕忽洗碗這一刻的生命,即刻專注在眼前的事情上,心就靜了,安了。

趕路時,也要提醒自己-專注在每一踏步上,如禪師所說:「要照顧腳下」收起紛亂的思緒,注意步伐的韻律,和諧。很奇妙的,心靜了,呼吸自然就流暢均勻,身心也舒暢起來。我們每天都有很多的體悟,但正向的想法是稍縱即逝的,轉眼間,又掉入過去的習慣。所以反省之後的體悟,要立即記下,整理成簡潔的字句,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這完全是自己體證來的,對自己最有用。座右銘隨身攜帶,每日朗誦。當境界來時,以適用的箴言提醒自己,就不致落入負面的想法之中。活在當下,當下並不是現在的時候,現在的環境,而是保持一顆平靜的心。

與對方同在的力量,勝過千言萬語


常常我們在面對病人時,不懂如何陪伴,今天在星洲日報看到一篇很好的文章,摘錄其中的幾個重點與大家分享:

曾廣志,歐洲革理菲斯大學心理研究所博士班畢業:
1. 如果有人感到哀傷時,你其實可以不用說太多,最重要的是你是否能與對方同在,讓對方知道他不是獨自在哀傷的就好。
2. “與對方同在”不是用嘴巴說出來的,需要的是你和對方一起時把心打開,讓對方感受到你那份“我知道你痛苦”,但這是沒辦法避免的。
3. 面對悲傷沒有任何特效藥,但我愿意和你一起面對難關的真心,過程中適時握對方的手一個同理的眼神就足夠了。
4. 當哀傷時,需要有人與自己同在,但問題是,我們很難與別人的情緒同在,因為我們活在拒絕悲傷、否認情緒的社會里。
5. 能夠與自己的情緒貼近,才有能力去貼近別人的情緒。
6. 在進行輔導時,很多時候都沒有說太多的話,只要允許對方哭就好了。
7. 簡單的問“我可以為你做什么?”,對方不一定有答案,重點是讓對方知道他們有需要的時候,不是孤單的。
8. 一個習慣貼近自己真實心情的人,才能自在的與哀傷者同在,因為他理解對方經歷的是什么心路歷程,他會在心中默念,“我曾經哀傷過,我愿意守護陪伴你那受傷的心,辛苦你了。”

2010年5月13日 星期四

你無法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的

大學階梯教室裡,一場演講會即將開始。

主講人是蜚聲海內外的知名教授,海報兩天前就貼出去了,反應異常熱烈,同學們紛紛趕到現場,要一睹教授的風采。

離開講還有十分鐘,學生們紛紛進入到會場中,在他們跨進會場的一瞬,不約而同地發現腳下有一塊香蕉皮,在抬腿避開時,都不忘埋怨兩句:是誰這麼缺德?一點公共意識都沒有!

組織者是怎麼搞的?現在的人,什麼素質?

大家嘰哩咕嚕抱怨著跨過那塊香蕉皮,坐到自己的位置上,靜等著教授的光臨。

幾分鐘後,教授準時到達。他也發現地上的香蕉皮,扶扶眼鏡上前仔細端詳。 教室裡頓時靜了下來,大家都伸長脖子,看教授的一舉一動。

教授看清楚腳下是一塊香蕉皮,勃然大怒,指著它大聲說道:你怎麼可以呆在這個地方呢?你應該是在垃圾桶裡睡覺!
怎麼這麼沒有公德心、沒有環保意識,要是有人踩到你摔傷怎麼辦?你太不象話了!

憤怒讓他的眼鏡在鼻樑上跳動著,讓人一下子想起被小事激怒的唐老鴨,聽眾席上頓時傳來一陣陣笑聲。

教授沒理會,繼續憤怒,對著香蕉皮繼續發火。 聽眾席上,有學生不耐煩了,大聲說:算了吧!教授,別費力氣了,你不可能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的!

教授聽了,突然,轉過頭來,滿臉紅光地笑了,並伸手把香蕉皮撿起來,放進講臺旁的垃圾桶裡,用紙巾擦擦手說:剛才那位同學說什麼?能再說說嗎?

教室頓時靜了下來,沒人說話。

教授說:我聽見了,你不能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的!這就是我今天晚上演講的題目!

這時,牆上的大螢幕上開始播放同學們剛才入場時的鏡頭,同學們千姿百態地跨越香蕉皮和版本各異的埋怨聲清晰地傳了出來。大家最初哄笑著,慢慢變得雅雀無聲。

教授說:這是我特意安排的一個環節,我想給大家講的道理,其實你們已明白並喊了出來。但對你們來說,明白道理是一回事,而用道理指導自己的行為,卻又是另外一回事!我相信,在坐的幾百名同學,沒有一個人不懂得香蕉皮是罵不進垃圾桶的,但大家缺乏動一動手,以舉手之勞去改變現狀的行為。這就如同許多人感覺社會冷漠,而又吝於付出一個笑臉;埋怨環境污染,卻又不願意撿一片垃圾;咒駡腐敗和貪污,遇事卻本能地想去托關係走後門;感歎道德水準下降,卻又不願意身體力行地去做任何一件善事…… 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埋怨和咒駡。 幾乎所有人都不願意身體力行去做事。 責任永遠在別人身上,而自己永遠都是受害者!這些做法與心態,無限放大了消極面,而使人看見的都是絕望。
事實上,並非如我們所想的那樣,社會的每一分進步,都是需要人們用行動去構建,如果我不亂扔垃圾,這個世界就少了一個污染源;如果我再將身邊的垃圾清理掉,世界就乾淨了一分;如果我的行為感化並帶動了一個人,那麼世界上又多了一份乾淨的原因。

地球上只有五十多億人,這不是一個望不到邊的數字,因而,我們應該為自己的五十億分之一,抱有信心。

記住,垃圾不會被罵進垃圾桶,你得行動!從現在開始!

教授的演講結束了,會場裡響起聲音宏大但情緒極其複雜的掌聲

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

衲履足跡~環保

以下以“我”為稱呼的,是摘自衲履足跡中,上人的談話。

2009年3月
-期許人人都要立即用心執行減碳。“其實二氧化碳能否減量,關鍵還是在人類;大自然的氣候改變,即是因為人的生活習慣導致的效應。加入人人勤檢,疼惜物命、資源回收確實讓垃圾減量,就不會對大地有大破壞、大影響。”“天地環境之大,身處其間的我們,需要學習的事還有很多!而且,大自然的氣候不斷惡化,地球快速升溫,假如人心不盡速調整,對于大地氣候仍然不予關心,改變生活方式,地球的毀傷也同樣會加速!”Pg 727
-只有凈化人人的心地,將清流注入人人的心地,大地才會健康,這就是我們的目的,別無所圖。Pg 730
-上人表示,不只是此生在地球上生活,來生還要在此生活,所以保護地球責無旁貸。Pg 866

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衲履足跡~現代婦女

以下以“我”為稱呼的,是摘自衲履足跡中,上人的談話。

2009年3月
-懂得自己梳理儀表、穿著簡素端莊,家庭維持整潔舒適,是婦女必備的持家之道。Pg 717
-佛土偶在《玉耶女經》所言之世間有“七輩婦”,分別為“母婦”、“妹婦”、“知識婦”、“婦婦”、“婢婦”,“怨家婦”、“奪命婦”。Pg 718

2010年4月26日 星期一

衲履足跡~人生智慧

以下以“我”為稱呼的,是摘自衲履足跡中,上人的談話。

2009年3月
-生日:上人表示,自己是天天生日、天天快樂,“每一天,睜開眼睛,動動手、腳,就很感恩今天手腳靈活,又是一天的生日。希望人人天天都是有價值的生命,乃慧命的生日。”Pg 687

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衲履足跡~醫療

以下以“我”為稱呼的,是摘自衲履足跡中,上人的談話。

2009年3月
-醫療人文:醫師立定學醫的志愿,就是為了要救人,即是出於一分愛。“一般的醫療強調如何救病人、愛病人,慈濟的醫療人文則先要具備『誠正信實』和『慈悲喜舍』,乃發自於內心,極深層的愛。愛病人并非口號,而是以『誠』意付出。”Pg 667
-培養出的醫師都是“明醫”,真正是具誠正信實,心如明鏡,以成為一名救人的好醫師為人生方向。Pg687
-恒持發心的那一剎那的善念,如此才能使妙有之法入心,貢獻所學於人間。否則僅有一身好功夫,卻缺乏一份呵護眾生之愛,不過是醫匠罷了。Pg 823
-醫療人文:為病患提升醫療品質,生活品質。不只是在表相上的看病予藥,最重要的是在醫病之間的活動,予以“膚慰”。Pg 834

衲履足跡~人文

以下以“我”為稱呼的,是摘自衲履足跡中,上人的談話。

2009年3月
-文化乃一時潮流,就像挖掘出的古物,呈現當時人們的穿著、用物等等,代表每個時期不同的文化,而文化也因國度而異;人文則是全人類皆同,是人的本性,做出人品典范,值得文史流芳,而四大志業咸因具有人文,故值得流傳千秋百世。Pg 668
-人文并非是文縐縐的談吐舉止,而是活潑的善良本性。Pg 674

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

衲履足跡~讀書會

以下以“我”為稱呼的,是摘自衲履足跡中,上人的談話。

2009年3月
-正確的導讀,是看到書中的一句話,就能引申,結合慈濟大藏經中的人物事理,讓大家有所體會、起而力行。Pg 653

衲履足跡~同仁

以下以“我”為稱呼的,是摘自衲履足跡中,上人的談話。

2009年3月
-宗教處對外推行四合一架構,對內亦落實四合一精神。上人期許,同仁要培養合心的精神,“大家要先有謀合的心,每一位在外的言行都代表宗教處,推派同仁布達事務之前,科室內要先達成共識,宗教處才能負責人。”Pg 651
-每一位同仁都是任重道遠,希望大家用心用愛,做普天下人的眼睛、做普天下人的手腳。山再高、爬上去;事再多、做出來。Pg 723
-在慈濟志業體中工作,當然要了解慈濟事,在印象中、意識中也要存有慈濟人文,否則身著慈濟制服,面對訪客詢問卻一無所知,難免會遭質疑。Pg 839
-大家共同在慈濟做事,所以,做“慈濟事”也要多了解慈濟人。Pg 841

2010年1月
-一直很期待宗教出是慈濟這艘船的精神舵手,所以宗教出承擔的責任很重大。過去是因為沒有足夠的人力,一向是委員、慈誠發心,從周邊先成長。人人都是出於好意善心,只是各有習氣,強勢者易與人沖突;也有很多人保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為了不致節外生枝而不作為,以致事務無法朝著希望的方向運作。大家都愛慈濟,非為私心,而是習氣難改。Pg 51
-在艱難中鍛煉我們的耐力,運用慈悲智慧,將每一位有心人如桶箍般箍合、拉緊,使志業事務朝我們所希望的方向完成。Pg 51

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衲履足跡~募款募心

以下以“我”為稱呼的,是摘自衲履足跡中,上人的談話。

2009年3月
-委員們要了解募款募心的宗旨及精神,上人說,會眾每月捐款,感恩能有付出的機會,而委員收到善款,亦是滿心感恩,是代替所有的苦難眾生向助人者說感恩,也祝福對方善心永續。Pg 637
-上人提及日前行腳時聽聞有慈濟人招募會員,是告訴大家,一個月只要繳一百元,則家庭親屬有任何事,慈濟人都會來幫忙。所以一下子就招到五十多名會員。“我當場告訴這位慈濟人,這是錯誤的觀念與說法!我們募款首要重募心,至少讓會員每個月有一次付出、救人的機會,起一念救人的心。”Pg 651

衲履足跡~歸類功能,普遍協助

以下以“我”為稱呼的,是摘自衲履足跡中,上人的談話。

2009年3月
-慈濟人以慈善為基礎,諸如醫療、教育、人文等各項志工功能,皆自慈善源頭衍生而出,復因應社會環境愈來愈精分功能,其實許多的志工身份是對于特定群類發揮關懷的功能,還是要讓大家回歸基本層面,莫使委員、慈誠組隊功能偏向精細而復雜。Pg 623
-諸如兒童班、慈少、慈青的慈誠懿德等,應歸類在教聯會,教聯會成員中也有委員、慈誠,若是平常沒有負責教聯會功能,即不須開會,回歸委員組、慈誠隊運作。Pg 624
-負責教聯會的干部們則在需要時開會凝合共識,清楚明白執行事項,故無須不斷地動員、開會。Pg 625
-上人指出,功能太過細分轉經,容易使人執著於一方,堅持為某種功能團體安排種種活動,也會過于勞動人力。Pg 627
-慈濟要照顧天下人、關心天下事,慈青、慈少、慈幼等都是社會的希望種子,都要予以教育、關懷;可將之統合編為教育一類,莫分散而各自動員開會、活動,可由教聯會老師等一群觀念正確者專門負責,有活動時請委員、慈誠配合,籌畫、行事可較為簡潔。Pg 647

2010年4月18日 星期日

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的缺陷



為什麼歐洲許多先進國家還是很富強 ?
若你到奧地利自助旅行,坐車、坐船都是沒人驗票、檢票的!
道德是國力提升的基礎
為什麼歐洲許多先進國家還是很富強?
在某個電視訪談節目中,嘉賓是一位當今頗具知名的青年企業家。
節目漸近尾聲時,按慣例,主持人提出了最後一個問題。
請問:你認為事業成功的最關鍵品質是什麼?
沉思片刻之后,他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平靜地敘述了這樣一段

故事:
十二年前,有一個小伙子剛畢業就去了法國,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留學生活。
漸漸地,他發現當地的的公共交通系統的售票處是自助的,也就是你想到哪個地方,根據目的地自行買票,車站幾乎都是開放式的,不設檢票口,也沒有檢票員。甚至連隨機性的抽查都非常少。

他發現了這個管理上的漏洞,或者說以他的思維方式看來是漏洞。

憑著自己的聰明勁,他精確地估算了這樣一個概率:逃票而被查到的比例大約僅為萬分之三。
他為自己的這個發現而沾沾自喜,從此之後,他便經常逃票上車。
他還找到了一個寬慰自己的理由:自己還是窮學生嘛,能省一點是一點。
四年過去了,名牌大學的金字招牌和優秀的學業成績讓他充滿自信,他開始頻頻地進入巴黎一些跨國公司的大門,躊躇滿志地推銷自己,因為他知道這些公司都在積極地開發亞太市場。

但這些公司都是先熱情有加,然而數日之後,卻又都是婉言相拒。一次次的失敗,使他憤怒。他認為一定是這些公司有種族歧視的傾向,排斥中國人。

最後一次,他衝進了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的辦公室,要求經理對於不予錄用他給出一個合理的理由。

然而,結局卻是他始料不及的。下面的一段對話很令人玩味。

「先生,我們並不是歧視你,相反,我們很重視你。因為我們公司一直在開發中國市場,我們需要一些優秀的本土人才來協助我們完成這個工作,所以你一來求職的時候,我們對你的教育背景和學術水平很感興趣,老實說,從工作能力上,你就是我們所 要找的人。 」

「那為什麼不收天下英才為貴公司所用? 」

「因為我們查了你的信用記錄,發現你有三次乘公車逃票被處罰的記錄。 」

「我不否認這個。但為了這點小事,你們就放棄了一個多次在學報上發表過論文的人才? 」

「小事?我們並不認為這是小事。我們注意到,第一次逃票是在你來我們國家後的第一個星期,檢查人員相信了你的解釋,因為你說自己還不熟悉自助售票系統,只是給你補了票。但在這之後,你又兩次逃票。 」

「那時剛好我口袋中沒有零錢。」

「不、不,先生。我不同意你這種解釋,你在懷疑我的智商。我相信在被查獲前,你可能有數百次逃票的經歷。 」

「那也罪不至死吧?幹嗎那麼認真?以後改還不行嗎? 」

「不、不,先生。此事證明了兩點:
一、你不尊重規則。不僅如此,你擅於發現規則中的漏洞並惡意使用。
二、你不值得信任。而我們公司的許多工作的進行是必須依靠信任進行的,因為如果你負責了某個地區的市場開發,公司將賦予你許多職權。為了節約成本,我們沒有辦法設置複雜的監督機構,正如我們的公共交通系統一樣。所以我們沒有辦法雇用你,可以確切地說,在這個國家甚至整個歐盟,你可能找不到雇用你的公司。」

直到此時,他才如夢方醒、懊悔難當。

然而,真正讓他產生一語驚心之感的, 卻還是對方最後提到一句話:
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

2010年4月16日 星期五

衲履足跡~生死功課

以下以“我”為稱呼的,是摘自衲履足跡中,上人的談話。

2009年2月
-你們的心要真正地打開,回歸現實的生活,不要再停滯在悲痛中,這也是對孩子的祝福、對家庭的祝福;若只是沉痛難脫,對家庭、對事業都有不好的影響,這份悲痛也會拖住孩子,要放她歡喜面對新生。Pg 596

2009年3月
-一般人認為“生死事大”,上人則言,生死事不大,最重要的是現在的生活。Pg 759
-死就是沒了,而佛法說的旺盛,是舍此投彼,投注另一個地方再生,意即輪回。Pg760

衲履足跡~珍惜時間

以下以“我”為稱呼的,是摘自衲履足跡中,上人的談話。

2009年2月
-要把握分秒——分分秒秒都要用在利人利己。Pg 583
-若是放任一天的時間空過,則真正是“命亦隨減”,什么都沒有做到,既然佛法無所體會,也未從人間事相中學習,慧命即跟著生命空過。所以,天天過日子,要過著有意義、能增長慧命的日子。Pg 584

衲履足跡~清平致福

以下以“我”為稱呼的,是摘自衲履足跡中,上人的談話。

2009年2月
-若說現在失業率高,失業者可以來做志工,早上來時香積師姊會招呼用早餐,中午大家一起用中餐,有的人做到下午,用過晚餐再回家。長年有人載著自己種的菜、賣剩下的菜來到會所,所以志工三餐供應不虞匱乏,我覺得慈濟人很富有。Pg 580
-面對金融風暴要用智慧評估,最重要的是向內關懷,推動各區慈濟人互訪。
-這幾十年來,大家生活富裕,孩子由外傭照顧,實在是過于享受,所以現在經濟稍微差一點,大家就受不了,實則臺灣情況尚不到很緊張的地步,我們要在社會上安人人的心,只要心能安,即能安穩過生活。Pg 580
-若對物質不斷地向上追求,則永遠“求不得”。Pg 583
-希望大家在周期性的金融風暴中,心靈與生活都能清清淡淡,平平安安;首先心要按住,莫因恐慌而迷信求福、改運等,終是求不可得。我們信仰佛法,是要提升自己的智慧,不要沉淪於迷信。Pg 583
-莫私下標會、募款幫助法親,多增負擔,亦不尊重法親。Pg 599

2009年3月
-不怕經濟起風浪,只怕心思不平靜。Pg 670

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

衲履足跡~佛教

以下以“我”為稱呼的,是摘自衲履足跡中,上人的談話。

2009年2月
-助念其實是助緣,是表達對法親的珍惜,以同理心予以關懷,并非助念就可以讓亡者超脫,實則“個人吃飯個人飽”,生時行善、修身,就為自己儲蓄道糧。如果喪家附近有慈濟人,就由附近的慈濟人助念,視大家方便而結緣。Pg 554
-“學佛者”非“佛學者”,“佛學者”只是鉆研經典文句,照本宣料;“學佛者”則是身體力行佛法,而佛法不離世間法,若只是一心向外求法、求理,易偏離正道。Pg 597

2009年3月
-慈濟因具有宗教精神,而異於其他社會慈善機構;這份宗教精神是以宗教情操、無私大愛,走入人群做教育。Pg 669
-愿佛教能與眾生多親近。Pg 729
-慈濟本來就是慈善團體,而且是宗教團體,有別于一般的慈善團體,宗教團體必須有精神理念的傳承。Pg 839
-佛法的最高境界就是“真空妙有”。Pg 859
-信仰不一定要拿香,一念誠心就是心香一柱。不迷信亦不能沒有宗教觀,冥冥之中定有因果。Pg 860
-佛陀五時說法: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磐時。Pg 861
-《阿含》述說因緣果報之理,也就是佛法的道理。《阿含經》、《本生經》都是談“有”。Pg 862
-《方等》,說世間人人平等。Pg 863
-《般若》:真開過哦你妙有。Pg 863

衲履足跡~帶人帶心,法親關懷

以下以“我”為稱呼的,是摘自衲履足跡中,上人的談話。

2009年2月
-投入慈濟沒有退休之時,并非自認資深就可以自我停頓,有做才有得。Pg 557
-帶人者要成就別人的道心,自己也要去做,這才是智慧的帶動。法要入心才能渡人,以智慧陪伴、成就他人,自己同時也要成長,有做有得,成就自己的德行。Pg 558
-對於 不常投入活動者,也要在互訪時了解原因,鼓勵其再度提起使命,成長慧命。“現在是濁世、法末之時,好不容易讓道心萌芽了,不要就此停止慧命成長。”Pg 582

2009年3月
-慈濟人參與婚喪喜慶、助念、告別式等,系出於法親情誼彼此關心而非為了應酬,上人認為,落實社區就近關懷即可,否則為了會員家屬,委員距離再遠都要趕到,實是疲于奔命。再者,慈濟人身在遠地或僑居海外,其父母親屬若發生事故,則由其親屬居住地的慈濟人予以關懷、膚慰Pg 626

2010年1月
-以慈悲開心門,用智慧來帶動。Pg 32
-舵手在大海中要用心運轉,發揮軟性的實力;真正軟性的實力,就是韌力,要柔和地鞏固軟實力,朝正確的方向航行。即使本來不愿配合者,在慢慢看到我們做出成果之后,也會漸漸回歸。我們不要放棄,要用智慧來運氣,一步一步讓團隊合心,讓團隊的“氣象”漸趨溫和。Pg 51

衲履足跡~慈濟人間事

以下以“我”為稱呼的,是摘自衲履足跡中,上人的談話。

2009年2月
-應鼓勵沒有出來者,而非把問題歸在有投入者。如果因投入教育志工而疏忽在組隊承擔的干部工作,應是另找人來承擔干部。Pg 559
-慈濟有四大八印,不要只是固守在其中一角,否則生命無法寬闊。Pg 560
-現在開始要整合團體功能運作,莫使功能細分過多,人人忙碌,人茫、心盲,團團轉。Pg 566
-高雄靜思堂佔地廣大、建筑宏偉,除了雜亂不易管理,更重要的是要養成“行正道,走正門”的禮儀習慣,呼吁大家以后都從大門進出。Pg 589

2009年3月
-對的就應該做,不需要冗長的討論。上人慈示,一切事務只要確定了執行的方法,就要積極為之,否則在等待的過程中會使人熱情冷卻,錯失良機。至于召開會議,上人敦示,開會是為了磨合眾人的意見,莫徒話費時間討論,而是要很敏捷地抓出最好的方向;先對內溝通,達成結論,待議題已成熟之際,再向外布達。Pg 622
-若私底下籌款成習慣,也許會衍生充其名以募款的弊病,有悖慈濟點滴不漏、內外清凈的原則。Pg 647
-我們推動克勤克儉,生活組要做到簡單、營養、整潔,餐食運用香積飯、面,簡單亦顧及衛生、營養;也教育學院共同維護到道場整潔、清凈,生活就是教育,要在營隊中傳達法,鼓勵人人自我負責,具有生活禮節。Pg 648
-人人習氣不同,是非難免;每一位來到慈濟,都是秉持愛心而投入,即使有曲解、誤解之處,也非出於惡意,所以不要將之當成是非,“是非止于智者”,法能入心,自然無事,要才能有法輔導別人。Pg 654
-師父不是因為排斥其他到場而阻止大家跑到場,是希望慈濟人清楚靜思法脈、慈濟宗門的精神,不能利用慈濟的名稱做利益個人之事。Pg 705
-自慈濟肇啟至四十周年,皆是專心致力“為眾生”,在四十周年慶之后,要“為佛教”。“為佛教,為眾生”是此生最為真誠的心愿。Pg 720
-慈濟人以誠懇的愛付出,已經帶動起效應。就如科學界所說的“蝴蝶效應”,不要輕視像蝴蝶煽動翅膀這么小的動作,所引起的氣流也可能演變為大西洋上的颶風。”(紅溪河)Pg 732
-期待慈濟所作能起帶動之效應,上人復詳述印尼紅溪河整治專案之因緣始末。言及當地一群企界家慈濟人五管齊下幫助違章貧民,在拆遷違章建筑時,政府尚因經費不足而向企業貸款;而今,印尼政府以慈濟整治紅溪河的成功經驗,編列預算整頓雅加達境內十三條臟污河流,并計劃興建一百萬國民住宅。上人欣言:“當年政府無力負擔紅溪河居民搬遷的款項,而今竟能為百姓蓋房屋,皆因社會穩定,以致國家繁榮,且企業家也能安心經營事業,這就是愛的效應。”Pg 752
-法會:就是佛陀教育我們為人間付出的方法—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以無私大愛布施,就是佛陀對弟子的教育。Pg 784
-因緣果報既是受苦難者應受的果報,而受之方能消,倘使為其解救苦難,會不會讓這份業報因未受,反而無法消除?上人教導師兄師姊,莫認為酷男人理所當然要承受苦果苦報,而應知眾生苦難,讓自己啟發這一分心去救濟,才有修行成佛的機會,要心懷感恩。Pg 865
-慈濟人走入人群教富濟貧、濟貧教富,重要的不是捐款多寡,而是希望他種下福因;有福因福緣,才有得到救助的機會。苦難人也要有福才能遇到生命中的貴人;若無緣,即使欲伸手相助亦無法觸及。Pg 865

2010年1月
-面對貧困的人,我們要先照顧他們。此法做出成效,自然再受到社會人士的注意與肯定,再投入新力量,共同承擔;若是會員增加,要再發展扶困、助學,就有足夠的力量。Pg 34

衲履足跡~個人修行

以下以“我”為稱呼的,是摘自衲履足跡中,上人的談話。

2009年2月
-僅是拜佛祈求消業障,卻不肯修正自己的習氣,就像兩造起沖突而求第三者調節,在第三者的勸說下卻都不肯認錯退讓,此冤仇仍然無法可解。自知有業障,要從自己改變。Pg 549
-學佛者須明辨因緣果報之理,能夠徹知因果道理,就能坦然面對人生橫逆。Pg 557
-人生順逆皆由過去生因緣所結,果報現前時,當平靜面對。Pg 572
-景氣不佳者只是一時的,受波及而失業,不應失志。Pg 573
-不要迷失自我,一念偏差,無名徒增。Pg 574
-既然過去生與人結惡緣,現在應以智慧轉怨憎為好緣,則無怨憎會苦。Pg 587
-理想,是“理”在前、“想”在后。Pg 597
-智慧高低無法以學歷判斷,許多年長的環保志工連名字不會寫,但是他能夠體會道理,懂得寬心愛人、照顧人,以行善、行孝為本分,這就是佛陀教導眾生的道理,而老菩薩認為這是很自然的事,是“自然懂理”。Pg 597
-心轉則業轉,古云人生受“命運”支配,學佛知因緣果報,則要“運命”,自轉心輪,莫使心隨命轉,更造惡業、結惡緣。Pg 602
-貪會使欲念覆蓋無名,無法發揮智慧。Pg 604
-瞋:即使過去不斷呵護人、陪伴人,常常對人說感恩,卻因一時無明,發脾氣罵人,則前功盡棄,枉費過去用心付出與關懷,還將無明火引到別人的心理,反結惡緣。Pg 604
-癡:若是聽法、聽別人說道理,都覺得自己知道、理解,但是知道卻做不到,實與無知者沒有差別。Pg 605

2009年3月
-要疼惜自己,莫一面做事卻一面發脾氣,以瞋怒的心傷害自己。內修的功夫就是“念純”——心念單純、能自愛,即不至於自我傷害;對外則“心寬”——心量寬闊,處事圓融,則不會對人造成傷害,且隨處與人結好緣。Pg 611
-學佛、修行,所為無他,唯有習氣。Pg 615
-上人指出,物質上的貧窮無足畏懼,心靈絕不能貧窮,“窮人即使物質匱乏,也要有志氣;富人若因貪得無厭,其心地貧窮,人生亦貧”。pg 641
-每一顆慈濟種子都要自我成長慧命,真正投入人群付出,才能閱讀一部部人間的大藏經。Pg 704
-在做事時,心無雜念,以誠心付出,具有正念不邪信,腳踏實地,自然百邪不侵。Pg 705
-為了眾生,心態要放寬再放寬,要挽救地球、使地球環境不再惡化,關鍵在於人。否則宇宙間有無數的星球,為何唯獨關心地球?即因地球有人類、有眾生。Pg 708
-能做人覺得很難做的事,而且難做的事還要做對,才是真人文——又真、又善、又美。Pg 720
-上人與大家相勉,要做公眾的志業,就要放寬心胸,無論面對何等境界,都能“吞忍”得下,常常飲用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的“四神湯”。Pg 788
-佛陀說法首言苦諦,人生之苦實則來自有因,假如甘愿受,就能減輕許多的按;若不甘愿接受,則苦上加苦。Pg 846
-能付出的是有福的人,不斷追求是“有苦”的人;付出無所求,才是菩薩所要修行的“真空”境界,真空妙有,所得的是慧命道糧。pg 855
-期待每一個慈濟人都要有人文,不論地位高低,都要做出人品典范。Pg 859
-即使曾有許多不好的習慣,只要能改過,即回歸本性。Pg 859
-用情景無染的心,才能投入人群中。否則想著自己做多少好事,要得到多么優厚的待遇,則無異于到飯店付錢吃飯的買賣般毫無價值。Pg 859
-在慈濟一定要先舍掉自己,心靈寬闊才不會被傷或傷人;有純真之念,才會遵守法規。Pg 861
-聞有師姊的疑問,若欲生生世世行菩薩道,如何確保能再得人身?上人教示,養成好的習慣,莫造惡也不與他人結惡緣,不做卑劣如畜生的行為,沒有畜生的因,就沒有相對的果。落入畜生道乃受業力牽引,且沒有因緣修行,人可以造業墮地獄,也可以造福,而恪守慈濟十戒就能確保將來再得人身。Pg 865
-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這道“門”就是真誠,只要心誠懇,讓人相信、肯定,沒有做不到的事。Pg 866
-以悲憫心看待眾生、以尊重感恩心面對人事物。Pg 868

2010年1月
-當昨天把二00九年的最后一張日暦撕下來的時候,我心存感恩,感恩過去的每一秒鐘,能夠平安度過。我把新的日暦拿出來,掀開了第一張,許下心愿:慎勿放逸。Pg 25
-面對個人思想與見解所產生之成見,須以耐心、韌力,從不同角度,欣賞與學習不同的觀念、角度與思維。“若無法善解,則難以在復雜的成見中做事;還要學習包容,若以局外人看眾生相,就能在人群中欣賞他人的優點。”Pg 47

衲履足跡~教育

以下以“我”為稱呼的,是摘自衲履足跡中,上人的談話。

2009年2月
-注重人文并非疏忽學業,若只重視課業而輕忽倫理道德、生活禮儀,只有害處而無益處。人文教育并不是為慈濟而教育,是學生理當學習的本分,品德端正,重禮儀、知廉恥,人生方向正確。
-欲教導出典范人才,老師本身必須是典范老師。Pg 547
-教育是為社會而提起正確的使命。希望大家愛共同拯救社會,教育是社會的希望,不要輕視自己。Pg 548

2009年3月
-教聯會有很好的功能,慈青是未來社會的希望,要將他們帶上人生的典范軌道,否則耗費社會成本培養出習氣不良、理念偏差的高知識人才,反而對社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Pg 634
-現在年輕人享受習慣,動不動就喊“過不去”,故應訓練年輕人堪得吃苦。Pg 662
-教育是社會的希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是立志為人師,有心教導人人方向正確,期望所有的學生將來是能為社會付出的人才。故教育不只是一種職業,立志教育也是一分志業精神,是以教育乃職志平行。“志愿為師的那份志愿里非常崇高。”上人指出,教育乃“傳道培德”,意即傳授人倫道理,培養道德觀念;道德理念若脫序,社會就會失序,因此無論哪一個國家,都要教育人人上道德軌道。Pg 735
-上人表示,教育除了傳道培德,亦要啟蒙授業,意即讓孩子懵懂的心靈有清楚的方向,進而傳授專業技能,“每個人都應有人生未來的規劃,教育要為之培養好習慣并且擇其興趣,學習一技之長”Pg 736
-談到教師之心態,上人認為,欲以倫理觀念以及生活道德的理念,引導青少年的心靈回歸正確的軌道上,當用父母心面對學姊,意即以父母培育孩子的心情,視學生如同自己的孩子般陪伴成長。Pg 736
-“愛的教育就是付出無怨、大愛無悔,換言之,老師對孩子要做到無怨、無求、無悔。”上人提到現在的孩子愈長大,心靈蒙塵愈是層積深厚,舉凡無明、貪念、好玩、叛逆等,隨著年紀增長而愈益難以調教。Pg 736
-“以前人從小就要聽父母的話,即使家庭窮困,總是很認分,既要求學,又要協助家務。”每當聞及中學的孩子乃值“叛逆期”,上人說,過去並無此一名詞,人皆曰“寒門出孝子”,反觀現在人的生活環境轉好,卻變成“父從子命”,為人父母者不敢對孩子大聲說話,反而是孩子會批判父母;乃至上大學,老師用心授業非但不為學生所接受,還要加以批判,這種的教育情況是社會的危機,亦是人類的末法時代,實令人擔心。Pg 737
-“真正成功的人必定是受教,且尊師重道。知識乃學姊於老師,而謀生技能亦授自於師”。上人慨言,青少年不懂事乃社會之弊病,而欲治理心靈的毛病,老師實難為,唯有及那個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付出無怨。Pg 737
-做好“現在”,建立人品,在現今時代教導人人體會道理,并回歸軌道,才是我期待的教育人文、人文教育。Pg 760
-以農夫譬喻老師,上人說,如何在這一畝畝心地,任勞任怨地耕種,總是依季循散播種子,若遇天災或地質不好而歉收,農夫仍不斷地付出,重新再來;敦勉老師以“普天三無”去原諒、去愛、信任孩子,不斷地付出,這就是從事教育的大愛。Pg 737
-只要建立起正確的校風,老師有真誠的大愛,孩子自然就會受教。即使一次再一次用心付出,有一個不受教,還有其他的學生,所以莫對孩子太失望,亦不要感到氣餒。Pg 738
-教育自己的孩子應以身作則:“於家庭教育若把孩子教好,懂得尊師重道,就會有好的循環;家長把孩子交給老師,就要感恩老師用愛付出的辛苦。”pg 738

衲履足跡~上人心,弟子情

以下以“我”為稱呼的,是摘自《衲履足跡中》,上人的談話。

2009年2月
-師父自己身無一物,所擁有的就是弟子,你們就是我的財產。Pg 555
-我對大家說的話,如果你們不吸收、不相信,還是在凡夫界彼此計較、排斥,自然所說的話無法使人心服。Pg 558
-此即慈濟團隊的人文情懷,對每一位慈濟人都要發揮法親之誼;大家都是靜思弟子,同師、同道、同志愿,大家能彼此關心,師父就安心了。Pg 565
-每一位弟子都是師父的財產;你們的慧命成長、身體健康,師父最為富有。不怕責任重,只怕沒有人一起扛;所以人人身心健康,就能幫忙扛擔眾人。Pg 567
- 在靜思晨語時間,我如此用心、仔細地為大家解釋每一個法數冥想,就是希望人人能懂得經文意義。師父不忍心大家既然有心跟隨,也投入心力付出,卻版圖而廢,慧根、慧命夭折,雖然於師父無損,只是會很不舍。Pg 574
-有心想見師父,師父毫無拒絕,只要你們把門打開,師父就“無孔不入”;不只要打開電視們,還要打開心門,心門開啟,法自然入心,以法先自度,在走入人群渡人。Pg 583

2009年3月
-這四十多年來,我對自己最滿意的地方就是『方向正確、步步踏實』。回顧起步的方向仍非常正確,沒有毫厘偏差,且於想做的事,亦是一步步踏實往前邁向。Pg 676
-我也會有身心疲倦之時,但只要想到,多凈化一人即多一分愛心,也多一顆種子,一顆種子可以產生無量無數的種子,一念善法可以散播無量無數的妙法,因此我對任何一個人都寄予無限的希望。Pg 680
-這一生,任何誘惑都無法影響我;金錢只是過眼云煙,成就不了人生的典范。Pg 686
-師父敬愛老實修行,能吃苦而誠實的人,我不愛很會計劃、很能干的人。希望你們都做“苦干人”,做誠正信實的佛教徒,具有正知正覺,否則偏於邪知邪覺,就會走火入魔。若有緣走入到場,可敬不可迷。Pg 706
-現在景氣不好,但是師父的財產隨著慈濟人年年授證,是年年增加,點滴都要靠大家固守不失。Pg 707
-入靜思法脈,人人都要有師父的精神,就是靜思法脈的種子,若是種子中心缺乏到期,法脈則無法存續!要充實道氣,就要深入人與人之間,自我吸收一步步寶貴的藏經。Pg 707
-“若到寺院道場中,只是食用一頓飯,或添香油錢,所結的就是浮萍之緣,我希望的是供應我的血、我的肉,跟弟子結下血肉緣。”pg 757
-大家發心布施,我不在意金額多寡,所注重的是大家捐出善款,內心也能歡喜自在,不起煩惱。我最不舍的就是弟子付出之后,卻有后悔、煩惱,我會很心疼,所以不接受不是出自歡喜的捐贈。我要疼惜弟子的心,這顆善種子不能包含煩惱。Pg787
-當時藥師法會由我讀疏文,每一次都疏文都很激動,因為我曾發愿不做法會,卻又為了應當是大家來做慈濟會員,認為師父為自己誦經就能得福,所以破了自己發的這個愿,心里很難過,那時心臟狀況很不好,所以每個月藥師法會之后,就差不多是心臟病發作之時。Pg 789
-師父所設立的不是社會慈善事業而是菩薩道場,精神理念如果沒有落實,僅是空殼。最心疼弟子起起落落、是非分不清。如果是非分得清楚,心寬闊了,其實什么事都沒有,要能彼此尊重,做到感恩、尊重、愛。無論是出言傷人或自認被傷害,都有修養不足之處。Pg 790
-凡事都要親力親為,實在沒時間,不要把自己壓得滿心煩惱。師父希望大家做志工要做的皆大歡喜。Pg 808
-從第一年心開始到現在,這份清凈無染的心從未改變;我從出家的那一念開始,到承擔慈濟志業,都是一份清凈心,現在不變,未來不變,來生亦將不變。Pg 854
-上人請大家回到居住的地方之后,借著大愛臺勤於聞法;天天把門打開,莫讓師父在門外空等。Pg 857
-只要把師父的法用在生活上,就是身心皈依。Pg 857
-要當師父的弟子就要有靜思法脈的精神,照顧慧命,不能有人格上的閃失。Pg 867
-期許弟子做一個不被欲念所污染的清修之人,是以一顆真誠的心對待每一個人,而非應酬。至于做事,在方便中亦有原則,而非沒有原則的方便。方便發,除了“方便”仍有“法”,必須有法則的存在;欲施方便,要先建立自己的人格,才能取信於人。Pg 867
-慈濟宗門里的靜思弟子是心胸開闊,建立人品典范,不只是有好心,還有正確的法則,故希望能培養真正有法脈與宗門理念的志工菩薩。Pg 867

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2010年4月13日

-時間很快過去,就是平安,才感覺時間過得很快。
-有的人很苦,會覺得時間很難過。
-每天電視一打開,就會感覺天下苦難真多。
-人間菩薩,不是在寺廟里,給人供奉。真正的人間菩薩,是走入人群中,不厭其煩、深入淺出慢慢教育人群。
-人間菩薩,自動自發,不是被動的。
-心地要有好的種子,必須要現有雨露。
-只要有愛,人人都可以行菩薩道。

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

2010年4月9日

-無時不都在感恩中,感恩這么多菩薩,遍布在普天下每一個角落里,雖然地點不同,可是心都是一樣:佛心師志。
-常常都這樣思考,人的緣分很不可以思議。
-2008年5月大地震,這樣的緣分,拉近了慈濟和四川的緣,也牽起什邡、洛水和慈濟的緣。
-因為這樣的緣,一大群菩薩,都與上人沒有見過面,可是心都連在一起:我們要關懷大地、呵護大地,為我們住的地球盡一份力。
-現在四大不調,原因在于人類的欲念。人類丟棄垃圾,垃圾來自地球的資源。
-東西還沒有舊,就丟棄,不斷消耗地球資源。
-消耗不打緊,丟棄不打緊,還造成無法解決的垃圾問題。
-如果臺灣沒有這一群環保志工不斷在付出,那么垃圾早造成很大問題。
-臺灣垃圾回收分類,已經二十年了,協助解決了環境的問題。
-如果人人都用免洗,這樣的社會無法干凈,而且一下雨就會造成水災,同時造成環境問題。
-所以我們要不斷來提倡環保。
-在洛水、漢旺,也開始推動環保回收、環保教育。
-現在四川的環保站,搭建取材自簡易屋。
-四川因為慈濟人的出現,改變了很多人的習氣、生活。
-譬如慈濟回收了喜歡賭博、打麻將人的時間,把從前用來賭博的時間,回收回來為大地付出、為下一代立典范。
-大家用心用愛去付出,看起來很有希望。
-因為用心在做,連爺爺奶奶也可以成為教授、老師們的學習典范。
-就算是同樣的連體嬰,習氣也不一樣。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視上人所說的,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2010年4月8日 星期四

《傾聽孩子的心》

孩子心父母情,蘇麗華

我帶過一個國中媽媽成長團體,聽一位媽媽說,她那個國中的孩子,脾氣強,硬得像顆石頭,罵也罵不得,一副好像要打人、很不屑的樣子。“他算是已經被“判死刑”了,學校放棄他,家里也拿他沒辦法,我每次看到他,眼睛就充滿憎恨!”這個母親這樣講。

因此,我要她回家做一個功課,寫下她在孩子身上看到的優點或與眾不同的地方。這個媽媽問:“老師,寫缺點行不行?”我說:“不行,一定要寫優點,找不到的話就是你的問題。”她回家碰到孩子,就問他:“我們今天的功課是要看孩子的優點,你告訴我,你身上有什么優點?”這個孩子對她說:“這個你要問我嗎?我從你嘴里會聽到什么優點?在你的口中,我只會吃飯、智慧生氣、智慧要錢,我還會什么?這個你就不需要問我了。”這個媽媽講不出話來了,因為她的確是這樣說他的。

晚上睡覺時,她跟先生說:“我怎么寫都寫不出老大的優點,真的是從頭到腳,看不到他一丁點的優點。”先生笑說:“我跟你結婚那么久,也從沒聽你說過我好,你先說說我的優點在哪里?”她開始說起先生的優點,先生聽了心花綻開,也回應:“老婆,其實妳也很不錯呦!”

兩個人在溫馨的氣氛中,一起想著兒子的優點:“我們常說他交的朋友不好,都是一些誒“阿里不達”、成績很爛的朋友,總會為這個擔心。可是再想想,他朋友那么多,表示他人際關系不錯,將來進入社會人際關系非常重要;不管他成績好不好,至少他有這個優點。還有呢,每次有什么活動,兒子都做召集、計劃之類的工作,所以其實兒子很有領導能力。然后還有一點,我們不在家時,他會幫忙照顧弟妹,所以也是個體貼孝順的小孩。”以前這些他們都當成理所當然的,現在卻發現了這些優點。我要她寫下五點之后,還要向他孩子說出來;但是她怕當面講會碰壁,就把這五點寫在紙條上,放在兒子的書桌上。

他兒子放學回家的時候,這個母親因為有事還沒回家,就先打電話告訴兒子冰箱及電鍋里有食物,要他將它熱一熱當晚餐。第一次打回去的時候就覺得奇怪,孩子早上又沒感冒,為什么現在鼻音很重?第二次大回去時覺得鼻音更重了;原來,她兒子哭了。。。

后來她驚訝地對我們說:“天啊!我兒子會哭也!”她說,她兒子多年來在她面前一直像是一塊石頭般,怎么可能會哭呢?她跟我們分享這一段的時候,很多媽媽的眼眶都紅了,她自己的眼眶也紅了。她說:“就短短五句話,讓他那么感動;平常我們到底對他說了些什么?”

所以我常講,雖然我們都愛自己的孩子,但若只是看到他的功課不好,我們就看不到他良好、優秀的地方,例如雖然他有很多朋友,你卻認為成績不好,干嘛叫那么多朋友?而忽略他人際關系好的這個優點;或者是他有讀書以外的才能,像是打籃球、辦活動啦,你就認為那和讀書無關、沒有用;好像除非成績好,否則就不是好孩子,這不是很可悲嗎?

相信人皆具有善良本質,莫被表象蒙蔽

百丈禪師有一個故事。有一次,他和徒弟在火堆盤取暖,眼見那堆柴火愈來愈弱,似乎快熄了,只剩下一些灰燼,他便要他的徒弟再去把火升旺。他的徒弟說:“師父,這火堆都快熄掉了,怎么煽?”百丈禪師就把旁邊小小的火燼撥開,然后小心地去吹哪一點點的火星,再慢慢地煽,就真的又將火堆煽旺了起來。百丈禪師告訴他的徒弟們:“這就是佛性。”為人父母跟老師者,要做的工作就是讓人心中的火種——燃燒,即使它快熄了,只要你好好呵護那火種,火還是能再生起來的。這個火種是什么?就是孩子的優點,就是你對她的信心,你一定要找到他的好。

我覺得我們整個文化及社會教育,將我們教育成挑剔專家、批評專家。我有一位朋友到美國受教育,他回來對我說,紐約真是一個人本教育的好城市。他說,當時他剛到美國的時候英文很破,還有一位中國人從大陸來,那大陸朋友英文更破。他們兩個常吵架,他都叫對方“小共匪”,那位大陸同胞則叫他“小臺北”。

有一天,英文課要翻譯一篇文章,這個“小共匪”晚上就拼命查單字。但問題是時間不夠,所以大概只查了百分之六十;但是這篇文章隔天要交出來,所以他只能自己瞎編了,把查到的單字拼湊之后,翻譯成一篇文章,但是主旨則不知跟原來的文章是否相同。

隔天,教授剛好叫到這個“小共匪”,要他把翻譯的文章年給大家聽結果,他翻譯的文章跟原來的風牛馬不相及,我那個朋友就在旁邊竊喜,相信“小共匪”等一下要被K了。

故事說到這里,請停半分鐘。用心猜猜,你覺得老師的反應是什么???

結果他念完以后,我這個朋友正等著教授對他嚴加批評;沒想到那個教授竟然說:“哇!我從來沒有看過一個人有這么棒的創意,可以把這些單字變成另外一篇很棒的文章!你查這些字花了多少時間?”小共匪說他查到凌晨三、四點,“你很了不起耶!你不但查到這么多單字,而且能把它翻譯成自己創造的文章。雖然跟別人的文章很不一樣,可是很了不起。!”

《一念間:當你覺得受傷時》

作者:何日生師伯

傷害的感覺來自哪裏?是自己?還是別人?

• 除非我們同意,否則沒有任何人或任何事能讓我們受傷,不管它是人事的糾葛或生命中突然襲來的無常。

愛人讓你感覺不被傷害
• 一個容易受傷的人,通常不是因爲缺乏智慧,而是缺乏自信的緣故。
• 沒有任何人能避免被其他人有意或無意的侵犯、傷害、攻擊。
• 只要你不否定自己,那麽便沒有任何人能夠傷害你。

走出悲傷的辦法就是幫助他人
• 受傷的終點是愛人,只要你能繼續不放棄愛他人,你就不會停留在傷痕裏
• 人在世上除了無常造訪,讓我們受傷,人事的糾紛更常令人心生退卻,想躲到自我的保護圈裏,不再相信人與人的愛。
• 其實愛在我們心中,並沒有人能夠奪走。
• 挫折是智慧的開始。
• 當你覺得受傷,千萬不能心存報復,那只會讓自己的傷痕更深刻烙印下來
• 愛人,可以讓我們超越受傷,避免更多的人受到傷害。

當事情不如預期

當事情不如我們預期時,該怎麽辦,怎樣才能達到理想?

• 一切世間事物都不會如我們所預期,這幾乎是真理。不管我們追求什麽?夢想什麽?想要努力得到什麽?結局總不如預期,其得到的,總是和理想中的完美有差距,這乃是生命的常態。
• 因爲害怕變動,所以我們開始有了控制情勢的心。

接受變化
• 計劃趕不上變化,但我們仍必須盡力美化,生命對我們來說,就是時時充滿了創造的喜悅。

《假如我死時,你不在我身邊》

作者:克莉斯丁。龍雅可Christine Longaker

假使我死時你不在我身邊,請別擔心也不必感到遺憾。有時你的出現對我是一種安慰,有時卻會障礙我的離去。如果你想對我說什麽或做什麽,請早,那樣在我不預期地突然撤手時,你不會有遺憾。當獲知我已離開人世時,請萬緣放下。記住,我感激你為我做的一切,我最需要的是你的慈悲及真摯的祈禱,祝福我,讓我安心地走。

治療喪親之痛
-不了解死別的正常程序,不知道如何治療和結束悲痛時,大多數人都會經歷不必要的痛苦,也壓抑内心的悲傷好幾年不得其解。
-現在許多人都不曾遭遇喪親之痛,死亡和死別看來是如此不尋常,很少人會當眾表露死別的哀痛,因此對於悲傷的自然過程反而會產生錯誤的想象。
-如果我們害怕經歷深痛的悲傷,也會害怕看到別人的哀痛,而避免討論喪親話題,這樣反而阻礙了他經歷悲傷和治療的過程。這樣經過死別的人會感到被孤立在悲傷之外。
-“愛別離(Bereavement)”是一種失去親人的情緒狀態。不管愛別離是因爲離婚失去另外一半,或是因爲死亡而失去一位摯友,因流產而失去孩子,因爲健康而失去肢體器官,或甚至失去一只寵物,每次的悲傷都讓人刻骨銘心。
-不論多痛苦,必須讓自己悲傷、治療,結束情緒上未了的事。只有當我們覺得安全到足以去做時,我們才敢去哀痛並結束悲傷。

哀傷的正常程序
1. 震驚不相信
2. 充分了知已經失去
3. 復原與平衡

-不要期望喪親的悲痛很快消逝,生活崩潰的感覺不定時會回來。
-在成正常的情況下,結束喪親之痛需要兩年,有時候則需要更長的時間。喪親者需要再聽到這強而有力的保證:你將重生,悲傷終會結束。
-茱蒂。泰特寳(Judy Tatelbaum)《悲傷的勇氣》:從喪親之中復原,意即結束悲痛或完全放下。結束喪親之痛並非抹煞對他的愛或記憶,而是接受死亡的事實,痛苦與哀傷已經減輕,而且能坦然地重新投入生活中。

結束悲傷的障礙
(一)害怕獨自面對傷痛
-在哀傷的經驗中我們會對正常的感覺“失控”,因此過度的悲傷會戲劇性地增強内心的恐懼與脆弱。我們會害怕過度悲痛可能會“引爆”或令人發瘋。
-我們會感到極度的焦慮和失控,會發現愛別離是如此艱難。悲傷挑戰我們終究要向過去的生活道別,把先前的期望、認同和所有我們與這位至親的聯想統統放下。
-假使我們的親友鼓勵我們壓抑眼淚,告訴我們要堅強地團結在一起,我們可能會退卻,不敢相信自己能獨自面對如此深沉的痛苦。
-身爲人,並非要一個人去度過危機,此刻我們需要朋友,他們能給與諒解、愛和支持。

(二)未消解的罪惡感
-喪親後我們會回憶過去,總是想象自己有過失,很快的我們能累積出一長串的明細表,使我們覺得有罪惡感且不可原諒。
-如何把罪惡感轉換為“後悔”很重要。罪惡感把我們陷在過去,後悔把我們帶回到現在的一種方法,爲了對過失負責,得開始去彌補。這有賴于我們去治療並治愈與至親的關係。
-生命就是一個嘗試錯誤的學習過程,為錯誤負起責任,然後學習更多的覺知和慈悲,如此才不會累積新的懊悔。

(三)學習性的挫折和生氣
-至親死後有許多事會讓我們產生挫折感,例如醫療照顧的小過失等,我們總會把瞋恨和怨氣投射在那些導致死亡並使我們悲慟的人身上。這種挫折感和瞋恨心很正常,但陷入生氣的情緒會製造問題。如果了知瞋恨得年頭並且放下,就能接受喪親的事實及悲痛的感受。

(四)增強的執取和執著
-悲傷時如果不放下執著,可能會製造錯誤,對逝去的親人產生更強烈的執取。
-對逝去的親人,要祝福他很好,相信自己也會堅強地活下去,為自己過一個嶄新的生活,這個就是放下。

(五)對哀傷的自我判斷
-有些人以這樣的想法來壓抑他們的悲傷:“哭泣是軟弱的象徵,我必須堅強起來。”或是“我真為自己感到難過。”
-之所以悲傷是因爲失去這個人及與他的關係,其實我們可以轉化情緒經驗為:“我只是感到哀傷。”如同喜悅一樣,哀傷是我們愛一個人不可避免的經驗。
-茱蒂。泰特寳:悲傷是一個傷口,爲了治療必須重視。走過於完成悲傷也就是開放且忠實地面對自己的感覺。請完全表達或釋放内心的感覺,不管時間有多長。

(六)隱藏到孤獨的世界
-允許自己隱藏到孤獨的殼中,逃避内心的感覺並逃離這個世界,這樣,會引導出我們徹底的無助和絕望感。
-悲傷的部分課題是放下先前的關係,並決定開創一個有意義和目標的新生活。這個決定幫助我們鼓起勇氣、結束悲傷。每個悲傷者都必須對這個問題為他自己找到答案:我活下去的目標是什麽?

結束悲傷:愛別離的四項課題
1. 接受死亡的事實
2. 治療並終結此一關係
3. 釋放情緒的痛苦並且放下
4. 為新生活尋找意義

(一)接受死亡的事實
-接受死亡的事實的建議方法:目送亡者、對死者作最後一瞥、安排對死者的紀念會或追思會、收拾死者遺物、掃墓。
-真切地接觸死亡,開了一個人的悲傷過程。

(二)治療並終結此一關係
-讓自己思考對亡者思念的是什麽,又不會思念他什麽?
-請專業咨詢顧問協助我們釋放悲傷情緒和未竟的情感,是非常必要的。

(三)釋放情緒性的痛苦並且放下
-生活已經全然改變,不能再回到好像什麽事都沒有發生的情況。
-每天花一點時間,允許自己哀傷,讓自然的感覺流露。
-尋找朋友、親友、顧問、協會的支援。有時候,朋友也沒有經驗,因爲他們不曾遭遇如此的悲慘遭遇,或不知道該如何安慰支持我們,但有時可以請他們陪伴。
-哀傷的過程包括面對自我的脾氣和轉移痛苦,我們也要有放鬆自己照顧自己的方法。如果我們不在乎自己的幸福或自我摧殘,如果我們不在乎家中的成員,或逃避歡笑和娛樂活動,不會是死去親人所樂見得。
-想象那位死去的親人現在會希望我們怎樣做?

(四)為新生活尋找意義
-茱蒂。泰特寳:如同我們所知,喪親是不可避免的,現在我們了解,從悲傷中復原也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可以把喪親作爲我們成長的一步,作爲生命中邁向積極的轉捩點。
-放下我們摯愛的人,每個人都要面對相同的承諾:揮別過去才能為未來的新生活划出輪廓。如果我們仍然對於無常和死亡的現實不肯妥協,會把生命凍結在過去,結果是,把心中未宣洩的痛苦帶給那些愛我們的人。
-學習對周遭的人感恩,覺知無常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在死亡的光明中,許多煩惱已經不重要。

2010年4月8日

-日日都有很不能理解的人事物,人世間的事情,總是令人擔憂。
-這次蘇門答臘的地震,很接近2004年南亞大海嘯的災區。回顧以前的海嘯,很感恩印尼及全球的慈濟人愛的匯聚和撫慰。
-當初的震災,慈濟人用愛的力量,將災民安頓下來。
-現在的社會,常常聽到人與人之間的糾紛,不知恩,不回報,反而以仇相待。譬如父子間、醫病關系。
-我們要把握這個時候好好的引導人心向善,自己的菩薩心愿,更要分秒不空過。
-用心凈化人心,才有法渡,要不然,真的來不及。

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

林勝勝師姑的親子講座



在摘錄勝勝師姑給去年在吉隆坡的親子講座,她有三個孩子,親子的成長過程真的很精彩:

-有感恩心的孩子最有福。
-有一次吃飯,老二罵老大,老大不生氣,反而告訴老二:妹妹你好可憐,因為你好容易生氣,罵人一句話,就樹立一個敵人,贊美人家一句話,就結一個好緣,何樂而不為?
-孩子單純的心就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愛孩子不要寵他,愛要取中道,不要讓愛變成礙。
-以前老三成長過程,為了讓老三放棄打籃球,以聯考為主,讓老三對自己失去信心。
-為了讓老三脫離臺灣朋友的圈子,在無法可施之下,把她騙去澳洲,孩子很反彈。
-孩子種子已經歪掉了,要想辦法把她引導回來,生育容易,養育不容易。
-去到澳洲的語言學校才發現,各國都把有問題的孩子丟到澳洲。
-千萬不要把孩子丟到國外做小留學生,孩子會很寂寞,父母也會很幸苦。
-勝勝師姑一口氣在澳洲陪了孩子十個月,一直到老二要結婚,才回臺灣,再回去后,發現孩子形象變了,頭發剃了一半。
-這個孩子還是有福報,孩子兩年后開始改變。
-要改變孩子,就是要先改變自己。我們都是孩子變壞的幫兇,鼓勵孩子變壞,放不下孩子。
-孩子回來后,勝勝師姑的老毛病又發作,很想幫老三安排一切,后來想通,開始放下。
-父母要學會祝福自己,不要一直詛咒自己孩子不聽話、很壞。
-孩子回來后,要去一件學校,本來那間學校不太好,可是因為孩子的朋友在那邊,勝勝師姑選擇放下和祝福。
-孩子果然遇到生命中的恩師,把孩子引導回來。
-當我們在做付出工作的時候,回來會回饋自己的親人身上。
-老大:老師看到身為慈濟人的媽媽很忙,主動關懷、燉補給孩子吃,鼓勵孩子念醫生。
-教育就是百年樹人,對孩子一定要有信心、愛心,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現在的老三:拿到兩個碩士。
-千萬不要為孩子決定什么,不要當孩子的教官,不要當孩子的法官,讓孩子越早跌倒越好。
-讓孩子磨其心志,吃苦就是進補,現在的孩子都太被保護了。
-孩子要買摩多車,轉個心念去看:孩子如果被人載更危險,不如跟孩子講清楚游戲規則。
-每次孩子出去,用情的呼喚、愛的呼喚取代責備,再增進孩子的關系。
-用靜思語跟孩子互動:譬如~脾氣來了,福氣就沒了。要用對的方法,跟孩子互動。
-要慢慢把愛收回來,給予的愛很容易,不給予的愛才是最困難的,要讓孩子自己跌倒,學習成長。
-現代的親子:父母一直給,孩子一直收。現代孩子照顧得太好,還請傭人,很危險。
-親子關系一定要經營,不要有保姆,就沒時間陪伴孩子,孩子是敏感的,現在不付出,將來的代價會很大。
-現代孩子不懂尊重個人,要教育孩子:
1. 第一個就要教導孩子尊重個人:未來出來社會會很需要用到
2. 學會服務家庭
3. 才追求卓越
-教育孩子:人格第一,健康第二,學問第三。
-要傾聽,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的心聲,不要馬上給予答案。孩子從交談中,自然會慢慢整理出答案。
-適度開放自己的軟弱:父母不要只是跟孩子說不要這樣、不要那樣,要把心里的擔憂說出來,不要在孩子面前,一副無敵鐵金剛。
-你在乎孩子,孩子就不在乎你;當你不在乎孩子,孩子就會在乎你。
-說到就要做到:不然就不要講。
-愛孩子要愛成大家都愛的孩子:人見人愛的孩子。只有放下,孩子也希望自己成為大家都愛的孩子。
-父母要愛的孩子很容易,可是不會人見人愛。
-在家寵他一輩子,不如現在好好放下,讓他們去外面被外面寵一輩子。
-跟孩子互動,表情會傷人。
-越沒有信心的孩子,對他一定要越用心。父母的聲色及表情很重要。
-百善孝為先,沒有孝順堂上父母,其他99善都是騙人的。
-讓孩子越早跌倒越好,千萬不要把孩子擺在保溫箱里面,不要剝奪孩子成長過程的喜悅。
-現在的老三:把握機會趕快孝順父母,不要來不及的愛。
-要把愛說出來。
-親子之間:溝通和表達,非常非常的重要。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后面,不是站在孩子的前面。
-愛他所愛,才是真愛:接納孩子的同儕。
-現在老三以前的朋友,變成勝勝師姑最棒的志工。
-不要一直擔心孩子,要常常為孩子祝福,要祝福孩子很乖,就真的會變乖。
-問與答~我的孩子不讀書怎么辦:上人答乖就好,我的孩子也不乖誒,上人答健康就好,我的孩子也不健康誒,上人答:有孩子就好。
-父母需要自我教育,才有辦法親子共同成長。
-站在孩子的高度去看世界。
-家庭幸福密碼:一個字“愛”。

成功的標準到底如何訂定

訪客問:成功的標準到底如何訂定?

上人的回答:
當你的心滿足時,你就成功了,如果不滿足就沒有所謂的成功。

成功的意思就是滿意,成功沒有固定的標準,其實,快樂、煩惱也只是一種觀念、心境而已。

本文摘自:《慈濟道侶》200期

4月7日

-靜思晨語提到大地六種振動:包括地震。爾后在臺灣時間6.15am,接到蘇門答臘發生7.8級強烈地震,上人心里很著急,趕快請慈濟人去關心。
-要虔誠為普天之下來祈禱。
-巴西豪大雨成災,大片土石流,不少人失蹤、死亡。
-人世間,在平安的時候,都不會好好思考。現代人,生活顛倒,沉迷在娛樂。
-四車連環車禍:起因因為飚車,發生嚴重車禍。因為一時的好玩,造成自己生命損失,同時耗損多少社會資源來救助。
-臺灣墾丁春天音樂節:一大群年輕人在唱、跳。。。現場還吸毒。警察突擊,抓到很多年輕人回來。
-上人表示,現代的社會,很令人擔心,都一直在提倡玩樂、消費,為什么不好好提倡人倫教育。
-玩樂過后,滿地都是垃圾,帶進去的不是經濟,是吵鬧、垃圾。
-青少年迷失,會造成家庭、社會的引誘,實在不是好現象。
-每天要上來早會的時候,都會感覺到說,又有事情。普天之下,憂心的事很多,又看到人心的迷失,很擔心。
-從人心開始,從幼小的孩子開始,就要把人心導向正途。
-不過令人感覺安慰的是,在恒春,慈濟人把自己的土地騰出來做環保教育站,同時帶動孩子來認識環保的重要性,從中接引社會菩薩。
-一切唯心,自覺,起于行動,人的心轉一個念,就可以凈化人心。

2010年4月6日 星期二

做什麼善事可以讓一個人一輩子救1700條命?


以目前英國人每星期有2000人改吃素的情況來看,到了2047年,全英國可能都是素食主義者。
根據一項調查顯示,英國現在有百分之六的人口吃全素,有四成的民眾則是每星期至少挑一天不吃肉。
消費者分析機構的人員表示:「有些人聽到2047年全英國人都吃素可能會嚇一跳,
但其實這代表我們進入一個新時代, 英國人終於開始瞭解並尊重環境。」
英國是歐洲國家中素食人口第二高的國家,僅次於德國。

補充驚人資料:英國
根據統計,一輩子吃素的一名英國人,大約可省下:
760隻雞,5頭牛,20隻豬,20頭羊,半噸的魚。
這亦意味著,將有一大片森林可以被保留下來。

補充驚人資料:美國
2003年,美國人一年吃掉91.5億隻動物(不含水產),
美國約有2億7千萬人,因此每人每年吃掉 34隻動物,加上魚蝦類則更多。
請注意,這是2003年的數字,
美國每年被屠殺作為盤中餐的動物數字每年都在增加中。
因此,在美國,只要一人棄肉茹素,每年就可救34隻動物。

-----補充驚人資料 (臺灣)------
根據台灣農委會發佈的資料,臺灣在2003年吃掉近60萬噸的雞 肉,以一隻雞2公斤 計算,臺灣人每年吃掉約3億隻雞。
因此,臺灣每人每年吃掉14隻雞,一個一生吃50年素的臺灣人,終其一生可以救1700隻雞免於被屠宰及在養殖場被虐待。
再加上豬牛羊魚蝦海鮮等其他動物,這個數字相當可觀。

做什麼善事可以讓一個人一輩子救1700條命?
就是只要能控制嘴巴、筷子,開始吃素就可以了!
讓我們對待有情眾生皆能以慈愛之心來愛護!對人對動物對任何物品皆然,相親相愛喔!^_______^

2010年4月5日

今天是清明節,上人開示時,一直提到孝道:
-一切的善從孝道開始。
-盡孝道:順父母。
-父母如果觀念不對,做子女的要用心引導,如果父母無法接受,最后還是要尊敬。
-現代的人,少了對父母的德本思源。
-在生的時候就要盡孝道。
-以身作則,以德服人。
-清明:顧名思義,懷恩,懷念先人的德。
-現代人總是放縱自己,正確的報恩方式已經失去了。
-要疼惜大地,再也不要毀傷大地一絲一毫。
-我們心方向要正。
-大地的水,是大地與人的生活命脈。
-為善是人生最好的價值。
-人的心:要學著去容納天下所有的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