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

衲履足跡~教育

以下以“我”為稱呼的,是摘自衲履足跡中,上人的談話。

2009年2月
-注重人文并非疏忽學業,若只重視課業而輕忽倫理道德、生活禮儀,只有害處而無益處。人文教育并不是為慈濟而教育,是學生理當學習的本分,品德端正,重禮儀、知廉恥,人生方向正確。
-欲教導出典范人才,老師本身必須是典范老師。Pg 547
-教育是為社會而提起正確的使命。希望大家愛共同拯救社會,教育是社會的希望,不要輕視自己。Pg 548

2009年3月
-教聯會有很好的功能,慈青是未來社會的希望,要將他們帶上人生的典范軌道,否則耗費社會成本培養出習氣不良、理念偏差的高知識人才,反而對社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Pg 634
-現在年輕人享受習慣,動不動就喊“過不去”,故應訓練年輕人堪得吃苦。Pg 662
-教育是社會的希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是立志為人師,有心教導人人方向正確,期望所有的學生將來是能為社會付出的人才。故教育不只是一種職業,立志教育也是一分志業精神,是以教育乃職志平行。“志愿為師的那份志愿里非常崇高。”上人指出,教育乃“傳道培德”,意即傳授人倫道理,培養道德觀念;道德理念若脫序,社會就會失序,因此無論哪一個國家,都要教育人人上道德軌道。Pg 735
-上人表示,教育除了傳道培德,亦要啟蒙授業,意即讓孩子懵懂的心靈有清楚的方向,進而傳授專業技能,“每個人都應有人生未來的規劃,教育要為之培養好習慣并且擇其興趣,學習一技之長”Pg 736
-談到教師之心態,上人認為,欲以倫理觀念以及生活道德的理念,引導青少年的心靈回歸正確的軌道上,當用父母心面對學姊,意即以父母培育孩子的心情,視學生如同自己的孩子般陪伴成長。Pg 736
-“愛的教育就是付出無怨、大愛無悔,換言之,老師對孩子要做到無怨、無求、無悔。”上人提到現在的孩子愈長大,心靈蒙塵愈是層積深厚,舉凡無明、貪念、好玩、叛逆等,隨著年紀增長而愈益難以調教。Pg 736
-“以前人從小就要聽父母的話,即使家庭窮困,總是很認分,既要求學,又要協助家務。”每當聞及中學的孩子乃值“叛逆期”,上人說,過去並無此一名詞,人皆曰“寒門出孝子”,反觀現在人的生活環境轉好,卻變成“父從子命”,為人父母者不敢對孩子大聲說話,反而是孩子會批判父母;乃至上大學,老師用心授業非但不為學生所接受,還要加以批判,這種的教育情況是社會的危機,亦是人類的末法時代,實令人擔心。Pg 737
-“真正成功的人必定是受教,且尊師重道。知識乃學姊於老師,而謀生技能亦授自於師”。上人慨言,青少年不懂事乃社會之弊病,而欲治理心靈的毛病,老師實難為,唯有及那個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付出無怨。Pg 737
-做好“現在”,建立人品,在現今時代教導人人體會道理,并回歸軌道,才是我期待的教育人文、人文教育。Pg 760
-以農夫譬喻老師,上人說,如何在這一畝畝心地,任勞任怨地耕種,總是依季循散播種子,若遇天災或地質不好而歉收,農夫仍不斷地付出,重新再來;敦勉老師以“普天三無”去原諒、去愛、信任孩子,不斷地付出,這就是從事教育的大愛。Pg 737
-只要建立起正確的校風,老師有真誠的大愛,孩子自然就會受教。即使一次再一次用心付出,有一個不受教,還有其他的學生,所以莫對孩子太失望,亦不要感到氣餒。Pg 738
-教育自己的孩子應以身作則:“於家庭教育若把孩子教好,懂得尊師重道,就會有好的循環;家長把孩子交給老師,就要感恩老師用愛付出的辛苦。”pg 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