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衲履足跡,Pg 542
以謙恭尊重的態度待人,尊重人亦是自重;旁人見到彼此尊重的莊嚴形象與態度,也會恭敬看待受人敬重的對象,而不致輕慢造業。
上人于晨語時述說劫賓那尊者帶人敬重之德,與憍梵波提尊者過去生因緣以致累生習氣,教導無論面對男女老幼,皆要謹慎以待,莫以『開玩笑』、『隨便』的輕率態度犯下無心之過;看到別人的習氣,以輕藐的心態仿效、作弄,使人亦以不恭敬的態度對待他,即使是無心之過,也會招致累生的果報。
劫賓那發心隨佛出家,從其住家走到佛陀精舍的途中,忽逢大雨,借宿在燒陶師傅家,坐臥稻草堆上休息。晚間,尊者看到一位修行者也來住宿,遂恭敬推讓稻草堆讓修行者休息,而自己就坐在土地上。這位形象莊嚴的比丘正式佛陀,佛陀當下即為劫賓那說法,其后尊者亦證阿羅漢。 上人說,尊者是以前被、恭敬的心對人,如同常不輕菩薩,視人人皆是未來佛,其謙恭之心很自然地展現在日常生活中。
憍梵波提尊者亦是修行有成的大比丘,然而他有一個與生俱來的習氣,嘴巴常像牛反芻一樣嚼動不停。在多生以前,尊者也是幼年即出家修行的小沙彌,見到僧團中一位老比丘齒牙脫落,嘴巴習慣性地嚼動,覺得很好玩,經常仿效、做弄老比丘,就此養成習慣。
此后,尊者五百世都出生為牛,再五百世生為人,卻都有如同牛反芻一般嘴巴嚼動不停的習氣。雖然有因緣遇佛而出家,也證得道果,此一習氣仍在。佛陀擔心會有人像一千世以前那一位小沙彌一樣對待尊者惡作劇,引得見聞者輕視尊者而造業受報,遂讓尊者拿著一串數珠,對眾稱尊者嘴巴常動是在念佛。又擔心尊者出外托缽、入眾傳法時受到不明就里者做弄造業,遂教尊者至天堂受供。
上人言,佛陀對憍梵波提尊者的安排,顯示了哦佛陀的智慧與慈悲,不僅疼惜弟子,也疼惜一般大眾,預防眾生起因造業。“其實尊者在一千世之前,也是無心之過,業報卻延續千世,習氣難以斷除。此事亦警惕我們要時時用心,莫在無意間養成習氣,招致未來之苦;除了謹慎待人處事外,一旦發現自身的習氣要立即該國,戒慎虔誠,廣結善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