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以“我”為稱呼的,是摘自衲履足跡中,上人的談話。
2009年2月
-應鼓勵沒有出來者,而非把問題歸在有投入者。如果因投入教育志工而疏忽在組隊承擔的干部工作,應是另找人來承擔干部。Pg 559
-慈濟有四大八印,不要只是固守在其中一角,否則生命無法寬闊。Pg 560
-現在開始要整合團體功能運作,莫使功能細分過多,人人忙碌,人茫、心盲,團團轉。Pg 566
-高雄靜思堂佔地廣大、建筑宏偉,除了雜亂不易管理,更重要的是要養成“行正道,走正門”的禮儀習慣,呼吁大家以后都從大門進出。Pg 589
2009年3月
-對的就應該做,不需要冗長的討論。上人慈示,一切事務只要確定了執行的方法,就要積極為之,否則在等待的過程中會使人熱情冷卻,錯失良機。至于召開會議,上人敦示,開會是為了磨合眾人的意見,莫徒話費時間討論,而是要很敏捷地抓出最好的方向;先對內溝通,達成結論,待議題已成熟之際,再向外布達。Pg 622
-若私底下籌款成習慣,也許會衍生充其名以募款的弊病,有悖慈濟點滴不漏、內外清凈的原則。Pg 647
-我們推動克勤克儉,生活組要做到簡單、營養、整潔,餐食運用香積飯、面,簡單亦顧及衛生、營養;也教育學院共同維護到道場整潔、清凈,生活就是教育,要在營隊中傳達法,鼓勵人人自我負責,具有生活禮節。Pg 648
-人人習氣不同,是非難免;每一位來到慈濟,都是秉持愛心而投入,即使有曲解、誤解之處,也非出於惡意,所以不要將之當成是非,“是非止于智者”,法能入心,自然無事,要才能有法輔導別人。Pg 654
-師父不是因為排斥其他到場而阻止大家跑到場,是希望慈濟人清楚靜思法脈、慈濟宗門的精神,不能利用慈濟的名稱做利益個人之事。Pg 705
-自慈濟肇啟至四十周年,皆是專心致力“為眾生”,在四十周年慶之后,要“為佛教”。“為佛教,為眾生”是此生最為真誠的心愿。Pg 720
-慈濟人以誠懇的愛付出,已經帶動起效應。就如科學界所說的“蝴蝶效應”,不要輕視像蝴蝶煽動翅膀這么小的動作,所引起的氣流也可能演變為大西洋上的颶風。”(紅溪河)Pg 732
-期待慈濟所作能起帶動之效應,上人復詳述印尼紅溪河整治專案之因緣始末。言及當地一群企界家慈濟人五管齊下幫助違章貧民,在拆遷違章建筑時,政府尚因經費不足而向企業貸款;而今,印尼政府以慈濟整治紅溪河的成功經驗,編列預算整頓雅加達境內十三條臟污河流,并計劃興建一百萬國民住宅。上人欣言:“當年政府無力負擔紅溪河居民搬遷的款項,而今竟能為百姓蓋房屋,皆因社會穩定,以致國家繁榮,且企業家也能安心經營事業,這就是愛的效應。”Pg 752
-法會:就是佛陀教育我們為人間付出的方法—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以無私大愛布施,就是佛陀對弟子的教育。Pg 784
-因緣果報既是受苦難者應受的果報,而受之方能消,倘使為其解救苦難,會不會讓這份業報因未受,反而無法消除?上人教導師兄師姊,莫認為酷男人理所當然要承受苦果苦報,而應知眾生苦難,讓自己啟發這一分心去救濟,才有修行成佛的機會,要心懷感恩。Pg 865
-慈濟人走入人群教富濟貧、濟貧教富,重要的不是捐款多寡,而是希望他種下福因;有福因福緣,才有得到救助的機會。苦難人也要有福才能遇到生命中的貴人;若無緣,即使欲伸手相助亦無法觸及。Pg 865
2010年1月
-面對貧困的人,我們要先照顧他們。此法做出成效,自然再受到社會人士的注意與肯定,再投入新力量,共同承擔;若是會員增加,要再發展扶困、助學,就有足夠的力量。Pg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