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以“我”為稱呼的,是摘自衲履足跡中,上人的談話。
2009年2月
-僅是拜佛祈求消業障,卻不肯修正自己的習氣,就像兩造起沖突而求第三者調節,在第三者的勸說下卻都不肯認錯退讓,此冤仇仍然無法可解。自知有業障,要從自己改變。Pg 549
-學佛者須明辨因緣果報之理,能夠徹知因果道理,就能坦然面對人生橫逆。Pg 557
-人生順逆皆由過去生因緣所結,果報現前時,當平靜面對。Pg 572
-景氣不佳者只是一時的,受波及而失業,不應失志。Pg 573
-不要迷失自我,一念偏差,無名徒增。Pg 574
-既然過去生與人結惡緣,現在應以智慧轉怨憎為好緣,則無怨憎會苦。Pg 587
-理想,是“理”在前、“想”在后。Pg 597
-智慧高低無法以學歷判斷,許多年長的環保志工連名字不會寫,但是他能夠體會道理,懂得寬心愛人、照顧人,以行善、行孝為本分,這就是佛陀教導眾生的道理,而老菩薩認為這是很自然的事,是“自然懂理”。Pg 597
-心轉則業轉,古云人生受“命運”支配,學佛知因緣果報,則要“運命”,自轉心輪,莫使心隨命轉,更造惡業、結惡緣。Pg 602
-貪會使欲念覆蓋無名,無法發揮智慧。Pg 604
-瞋:即使過去不斷呵護人、陪伴人,常常對人說感恩,卻因一時無明,發脾氣罵人,則前功盡棄,枉費過去用心付出與關懷,還將無明火引到別人的心理,反結惡緣。Pg 604
-癡:若是聽法、聽別人說道理,都覺得自己知道、理解,但是知道卻做不到,實與無知者沒有差別。Pg 605
2009年3月
-要疼惜自己,莫一面做事卻一面發脾氣,以瞋怒的心傷害自己。內修的功夫就是“念純”——心念單純、能自愛,即不至於自我傷害;對外則“心寬”——心量寬闊,處事圓融,則不會對人造成傷害,且隨處與人結好緣。Pg 611
-學佛、修行,所為無他,唯有習氣。Pg 615
-上人指出,物質上的貧窮無足畏懼,心靈絕不能貧窮,“窮人即使物質匱乏,也要有志氣;富人若因貪得無厭,其心地貧窮,人生亦貧”。pg 641
-每一顆慈濟種子都要自我成長慧命,真正投入人群付出,才能閱讀一部部人間的大藏經。Pg 704
-在做事時,心無雜念,以誠心付出,具有正念不邪信,腳踏實地,自然百邪不侵。Pg 705
-為了眾生,心態要放寬再放寬,要挽救地球、使地球環境不再惡化,關鍵在於人。否則宇宙間有無數的星球,為何唯獨關心地球?即因地球有人類、有眾生。Pg 708
-能做人覺得很難做的事,而且難做的事還要做對,才是真人文——又真、又善、又美。Pg 720
-上人與大家相勉,要做公眾的志業,就要放寬心胸,無論面對何等境界,都能“吞忍”得下,常常飲用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的“四神湯”。Pg 788
-佛陀說法首言苦諦,人生之苦實則來自有因,假如甘愿受,就能減輕許多的按;若不甘愿接受,則苦上加苦。Pg 846
-能付出的是有福的人,不斷追求是“有苦”的人;付出無所求,才是菩薩所要修行的“真空”境界,真空妙有,所得的是慧命道糧。pg 855
-期待每一個慈濟人都要有人文,不論地位高低,都要做出人品典范。Pg 859
-即使曾有許多不好的習慣,只要能改過,即回歸本性。Pg 859
-用情景無染的心,才能投入人群中。否則想著自己做多少好事,要得到多么優厚的待遇,則無異于到飯店付錢吃飯的買賣般毫無價值。Pg 859
-在慈濟一定要先舍掉自己,心靈寬闊才不會被傷或傷人;有純真之念,才會遵守法規。Pg 861
-聞有師姊的疑問,若欲生生世世行菩薩道,如何確保能再得人身?上人教示,養成好的習慣,莫造惡也不與他人結惡緣,不做卑劣如畜生的行為,沒有畜生的因,就沒有相對的果。落入畜生道乃受業力牽引,且沒有因緣修行,人可以造業墮地獄,也可以造福,而恪守慈濟十戒就能確保將來再得人身。Pg 865
-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這道“門”就是真誠,只要心誠懇,讓人相信、肯定,沒有做不到的事。Pg 866
-以悲憫心看待眾生、以尊重感恩心面對人事物。Pg 868
2010年1月
-當昨天把二00九年的最后一張日暦撕下來的時候,我心存感恩,感恩過去的每一秒鐘,能夠平安度過。我把新的日暦拿出來,掀開了第一張,許下心愿:慎勿放逸。Pg 25
-面對個人思想與見解所產生之成見,須以耐心、韌力,從不同角度,欣賞與學習不同的觀念、角度與思維。“若無法善解,則難以在復雜的成見中做事;還要學習包容,若以局外人看眾生相,就能在人群中欣賞他人的優點。”Pg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