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9日 星期四

同理心的力量

我只能够跟大家承认
我只是和大家一样的凡夫
不想再穿上包装了
我知道
我想先接受自己
先抛开很多的两极要求爱自己和别人
我自己都觉得目前所谓的爱空虚
给出去也只是瘙痒的安慰
心里真正踏实的人
是不会批评和安慰的

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7月25日教育團隊合心共識營~上人開示

-我們要珍惜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
-我們要把握當下付出。
-當老師的,每一班,等於三十多個孩子。每一秒鐘等於三十多秒。因此老師們要很用心,每一秒鐘要讓孩子們都很受用。
-學生的問題,來自與家長、家庭、社會。這已經是一個大社會的生態了。這個大社會的生態,從人心始起。
-孩子們很無辜,生下來已經處於這樣的環境。
-因此要改變,要讓人性回歸源頭,唯有老師能指導孩子、愛護。要愛,不要寵。
-投入但不寵、不隨他,用方法渡他。
-不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只要有心。
-一個家庭,有很多個家長。
-家庭的教育及學校的教育要合而為一。
-落實社區,學校和家庭,要互相互動。
-人對人,都要像一面鏡子。
-與人相處,缺角常在,你我的心就受污染了。
-人人都沒有做不到的事,人人都有潛能。
-只要發心立願,沒有做不到的事。
-希望的帶動,落在哪裡~學校,老師。
-互相為師,互相學習。
-一生無量:可以做得到。

教育功能整合之信願行證~曾裕真老師

-在做慈濟過程中,不管遇到什麼事情,法能入心,自然無事。法是什麼?佛法!
-為什麼要打破每個社區已有的生態和習慣:讓大家去看看和學習別人的方式。
-縮小自己,去接受別人也做得很好的事實。
-我們是怎麼在做,做到什麼地步,為什麼在做。
-教育團隊功能整合之依據:歸類功能,普遍協助;四大合一,八法合群。
-當很有主見的裕真老師遇到 上人:做就對了。從來不去想 上人要做的事情對不對,只想要如何做得更圓融。
-信要很足夠,力就會出來。
-寫考卷兩種人很快:一種是會的人寫很快,一種是不會的人寫很快
-當我們有疑在的時候,就無法徹底
-如果我們發的願小小的,那麼力道就會小小的
-如果有願力,不會在聽課的時候睡覺。
-上人的說文解字能力很強,能把艱深的佛法,化為人人都懂的文字,目標和力行已經在裡面。
-上人是很優秀的老師,給每一個弟子很大的空間,可是在適當的時候會拉一把。
-歸類功能,普遍協助:不要自己功能一直開會,要資源互相共享。橫縱要互相結合,才有辦法立體琉璃同心圓。
-社區橫向的聯繫,四大合一,八法合群。
-教育團隊整合的關鍵:
一、擴編:是邁向整合的第一步
二、合作:是進行整合的轉淚點
三、階段:是完成整合的最要件

-每個做教育的人,一定要思考:以前小時候,為什麼老師會被我們喜歡?
-這一生有因緣做慈濟,不要只是窺見慈濟之美,還要做到真善美。
-如果我們心度不夠美,道路就不夠美。
-不能夠因人改變任何方向。
-他不是不喜歡你,而是因為太喜歡你,所以才常常給很多建議。
-我們需要常常思考,我們有沒有很專業在做現在的事情?
-教育團對整合之步驟:
一、完成教聯會擴編與幹部推薦
二、協調與落實教聯會與周邊教育功能團隊之組織運作。
三、整合社區文教活動之教材。
四、協調慈青慈懿會與現行教育團隊的合作與運作。

-別人來問問題時,不要只給了手機,請他去問別人,我們幫忙問,這也是一種服務不是嗎?
-我們要帶領學生的,是幫他找到方法,找到人生的方向,老師不要只是做瑣碎的事情。
-教育團度整合之實務:
一、會議整合,意見相通
二、共修整合,道氣增長
三、教材整合,資源共享
四、活動整合,接引恆常

-如果很多教聯會老師在班級裡面經營,那麼是不是會解決很多教育問題?
-一旦做了老師,就要做一個被人尊敬的老師。
-我好忙好忙,可是很多人把自己事情的忙,跟慈濟事的忙,分開。
-活動整合,最困難。
-情字看開,來生才能出家。
-會議整合:
一、與會志工屬性含教聯、兒童、慈少、大愛媽媽、組隊合心關懷等。
二、會議議程需彙整各屬性資料和提案。
三、教育合心團隊按月值星,學習承擔主席、統籌當月社區相關活動辦理及人力支援。
四、建議每月於組隊合和互協會議舉行。

-人家接不起來,就是失敗。
共修整合:
一、“法的共修”列為必要課題,一個合心區或和氣聯區整合為一梯次共同辦理,每月一次,一次約兩小時。
二、事務性的教案研討、教學演練、跑流程等,以和氣區為主。

活動整合:
一、兒童班與親子班整合為一班,學員和工作人員需落實社區。工作人員變多,單一屬性的委員回歸社區承擔。一次過開會就要把事情做完。
二、慈少班:承擔的工作人員及學員都要落實社區。
三、同一個和氣區或道場的兒童親子班與慈少班需在同一個週休舉辦(教育週,教育日)。

教育團隊整合目標:
一、人才整合,智慧互長
二、人力整合,增加力量
三、人心整合,法髓一貫

人才整合:
一、編輯人才的接軌與延攬
二、行政人才的適性與承擔
三、講師人才的發掘與集訓
四、專業人才發揮的提攜與
*人才是慈濟的公有財產,應以大格局成就其慧命
-人心整合:以此整合因緣修持“去我執,破我相”之真諦,方能稱為實相的“教育團隊”。
-信法無疑,信己無私,上人願力,弟子願行,證宇宙之真空,證慈濟之妙有。

2010年7月24日 星期六

青青子衿、「憂憂」我心—兒童青少年心理探討~李美瑩醫師

-草莓族:抗壓性低,受挫性底,穩定度低,空有學歷但能力不足,重視外表。。。
-水蜜桃族:喜歡新鮮感,喜歡炫耀。。。
-櫻桃族,柿子族,豆腐族。。。
-怪獸家長:過分無理的要求(譬如,要求學校提供早餐、西一、剪指甲、來接孩子。。。)
-直升機父母:過度介入孩子生後,過度焦慮的父母。在孩子上空盤旋,無時無刻守望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少子化的焦慮,對“完美小孩”的期待,以專業的管理方式,從出生開始啟動孩子的各項學習,父母競業提供各種刺激點,填滿孩子的人生。
-愛的價值是在幫助孩子找到重要價值

佛典系列與教材設計之發想與運用~林維儀,明儀

林維儀:
-如何讓小孩記住你要告訴他的東西:從情感下手。
-鏡像神經元:看到酸梅,口水就流出來。看到一個東西,在腦子裡感受到。
-八大人覺經:凡夫到菩薩的八種方法。
-問題與解決: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孩子會提出的疑問。我們不能用答案來套問題。
-轉化:用孩子的角度,讓抽象化為具體。
-用劇情營造情景,用情景來解決問題,讓孩子自己感受。
-改變、行動:有感受才有改變,有感動才有行動。
-從情境中去感受什麼叫經典,從情境中去感動。

明儀:
-看戲是為教育。
-戲劇以後,與現實生活連結,種一棵善的種子。
-佛陀:最偉大的天文學家。
-一個大千世界=一個星雲。
-佛觀一鍋水:84,000蟲。
-佛陀:最偉大的心理學家。
-人生的故事是怎麼發生的?外來事件,內在解釋系統,產生想法。
-你怎麼想,就決定了你怎麼做。
-當沒有把心照顧好的時候,那麼將來會發生什麼事。
-成為菩薩很簡單:臉上有笑,心中有愛。
-性象空寂:每件事情都是不斷不斷在變化。
-執著在哪裡,煩惱就在那裡。
-問題不在資質,在方法。

大愛引航之編輯溯源與歷史定位-中學篇~曾裕真老師

-課程編輯:抓住主軸,不譁眾取寵。
-想到自己太多的,會很難為人服務。
-命好也是要創造的。
-募心募款:對慈濟了解有多少,有多少謙卑,我們就有多少會員。

大愛引航之編輯溯源與歷史定位~吳秀英老師

-我們要在學習失敗的孩子身上,找出自己的責任。
-靜思語教學著重在:錯誤發生前的人心導正,從孩子日常生活中,教導生活道理。
-知恩(請孩子想想,父母給過您們什麼?),感恩(要怎麼感恩爸爸媽媽?),報恩
-省思:讓學生討論故事中值得討論的課題。
-除了用言教、身教之外,還要用心教。

滿滿長路談教育~慈濟人文在校園之推展與校友之回饋

花蓮慈小老師
-兒童劇:由老師帶著大家討論兒童劇的創作。
-劇本創作:選擇適合的靜思語:符合主題,適合孩子們的程度,一次不要討論太多句。
-道具製作:融入靜思語,戲裡的角色,環保的概念。。。
-彩排:靜思語法語,學習目標,完成目標,縮小自己~重點學習,一個事情完成時,免不了衝突。
-靜思語教學貴在內化與實踐
-要愛孩子,才會去想辦法教孩子
-老師,要做的是良師,不是名師。

花蓮慈中老師
-慈濟人文在校園推廣的挑戰:先入為主的既定成見;老生常談,舊调重提;繁文縟節、太沉重、太正式;社會大環境、風氣如此、思維很難不受到影響。
-在學校推動慈濟人文:無形中釋出與教化,觀機逗教,日常生活中陶冶,落實。
-人文推動始于心:來到慈濟如果沒有學會把心調整好、照顧好,則一切都是枉然、白費、空過。
-在校園推展慈濟人文的心念與態度:以身作則,以身示教;借事練心;用心就是專業及資深;甘願做,歡喜受;在付出中渡化自己,看見自己的責任~使命感。
-身為慈濟教師的使命感:教育是人生的希望工程;教育一個孩子,能影響一家人;創造自己被需要的價值;成為孩子們生命中的貴人;為孩子的未來鋪路;勇於承擔,樂於配合。
-希望每一個孩子繼續接觸慈濟,最後成為慈濟人;堅定願力和道心。

無量義經的現代演義~王本榮校長

-人類非常有能力來破壞地球,可是沒有能力逃離地球。
-第七識(末那):潛意識,第八識:基因。
-每一個細胞都潛藏了36億年地球生物演化中的一切細節與記憶:每一個人都是古董。
-悲~觀音,智~文殊,願~地藏,行~?

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

茅塞頓開~證嚴上人智慧對答

什麼是內在的人文?
證嚴上人回答:涵養!

身為慈濟人,個人處世原則該如何?
證嚴上人回答: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表現出「真善美」的慈濟人文。

如何在生命中留存印記?
證嚴上人回答:沒有人知道明天先到來是無常先到,而且無法掌握生命的長度,但能主宰生命的寬度和深度。活著時,要珍惜生命、善用時間,把握正確的方向,生命才會彰顯出珍貴的價值。

怎樣才能活得有意義?
證嚴上人回答:身體好時,多造一些福;環境允許時,要多結一些好緣,不要浪費時間,自然會過得很踏實。

好人會上天堂,壞人會下地獄,我死之後會下地獄嗎?
證嚴上人回答:應該要問你自己,你將來要上天堂,還是要下地獄,你自己最知道。

世間的苦,來自那裏?
證嚴上人回答:從人的心靈開始。

如何克服對死亡的恐懼?
證嚴上人回答:認識死亡、認清生命的責任,就不會恐懼。死亡是人生的必然,就像睡眠一般,是很自然的事。人要重視的是,對活著的每一時刻負責任。若能照顧好自己的身與心、照顧好自己的行為,且能利益眾生,生命最終那一刻,即能坦然以對。

對於不利的流言,如何因應?
證嚴上人回答:人難免會站在個人的立場,用不一樣的角度看事,如何讓眾人與己觀念一致?唯自許守本分、認真做事,並且不要做錯。對於能瞭解的人,心存感恩;不能瞭解的人,希望能提出來為之釋疑。

做人做事要怎樣才能圓融?
證嚴上人回答:圓就是圓滿,待人處世要用圓的方法,不要用尖的方法,因為尖的會傷害到人,同時也要小心不要去踢到別人的心。規勸別人是可以,但是不要讓對方恨你,對惡人我們要包容,也要預防。

師父,什麼樣的人您不能原諒?
證嚴上人回答:每一個人都值得我原諒,什麼樣的人都可以原諒,唯有不誠實的人是我比較不肯原諒的;做錯事是人所不能避免的,但是一而再、再而三說錯話,就不可原諒了。所謂的錯話,就是妄語、绮語、兩舌。

如何才能不與人計較?
證嚴上人回答:真正自愛的人,是不會與人計較的。自愛不是私愛,若能自愛,相對的也能對他人尊重。如同天平的兩頭,一頭下垂,另一頭就上升。你若與人斤斤計較,人格就會低落;你若謙恭低下,人格就會昇華。然而只有強忍是不夠的,還要吞下去,再把它消化,到什麼都沒有為止。如果一再計較,只會徒增是非煩惱而已。所以要內修謙虛─將心擴大,人人都能包容;外修禮儀─將自己縮小,鑽入人人的心坎裡。所謂「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若別人以壞聲色待你,不要與他計較,而應更用心自我反省─是哪一點沒做好,而令別人有所不滿?找出癥結後力求改進,直到令人見了就歡喜。如果是對方錯誤,我們應該憐憫他、耐心地輔導他。如此便能一團和氣,彼此和睦相處,也就不會有計較的事端發生了。

「慈濟人」應有何擔當?
證嚴上人回答:慈濟行列,在濟貧教富中以事對貧,以理對富;富有的眾生在豐足之餘,容易心生顛倒,煩惱叢生,慈濟的責任就在開導他們的心病、習氣。慈濟委員要以身作則,委員本身的氣質、修養很重要,委員間應該互相鼓勵、借鏡。委員的舉手投足、開口動舌皆為眾目所視,故慈濟行列中的每一分子,平日的一言一行,皆應如履薄冰般的小心翼翼。

夫妻應該如何相處? 如何教育子女?
證嚴上人回答:夫妻間相處的言行,對下一代的子女,不僅是直接的身教,無形中也是子女們處世的範本。真正的佛教家庭著重於禮儀,禮儀乃是人生至真最美的形態。凡事客客氣氣,互讓互愛。真正的學佛者,要去除我執、我相,擴大心胸。愛不是要求對方,而是要由自身付出,無條件地奉獻,做到事事圓滿。

一些學佛者只是為了求來世能更好,這樣子豈不是忽視了現在嗎?
證嚴上人回答:現在、過去和未來,不只是指「今世」、「過去世」與「來世」;其實當下的每一秒、前一秒和後一秒,就是現在、過去和未來。所以最重要是把握當下,把該做的事做好。

什麼是好的人際關係?
證嚴上人回答:會感恩別人的人,就是他人會疼惜的人;主動去愛別人,別人也會疼惜你,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

與同學相處難免會有摩擦,應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
證嚴上人回答:年紀慢慢長大,接觸的人與事便會增多。小時後在家裡有父母照顧,而後進入學校,學校畢業後則走入社會就業。假如每個人都把自己所處的環境當成一個大家庭,把接觸到的人與事都當作自己的親人、自己的本分事那樣去面對、去做,我想這樣的人生就不會有煩惱是非。心中要常存感恩,因為在家裡有父母照顧,在學校也有許多老師的關懷,自己升格為學長、學姊後,也要懂得去疼惜學弟妹。總之,常常付出去愛人的人,就是永遠被愛的人。靜思語說,「把是非當教育,不要把人事當是非。」人與人之間難免會因為彼此看法不同而有衝突,我們要把「是非當教育」,不要把別人一番好意的教導,當成是非看待。生活離不開人與事,在人與事中難免有是非,因此不論遇到什麼事,需將「是非當教育」。看到好的優點要學來變成自己的,看到別人的缺點,自己要先反省本身有沒有,如果有就趕快消除,這就是將「是非當教育」。

如何不會為情所困?
證嚴上人回答:愛要愛得一方心無掛礙,一方解脫自在,這種清淨如水、無色彩的愛,就是覺悟的情。情愛一生也不過幾十年,終有一天必定要分離,若能利用短暫的人生,超越小愛的迷情,才能懷抱覺有情、再結來生緣。唯有擴大愛、拉長情,才能解脫自在;若只鑽在人生短短的一段情,就難免要感到痛苦了。人生在世能平平安安,生活無負擔,並且能『做我自己的主人』,從事生命中自己所選擇的志願,這才是豐富而有意義的人生。

如何保持幸福的人生?
證嚴上人回答:要保持幸福的人生,就必須要保持「歡喜心」,不要動不動就發怒。每個人都愛看溫和的笑臉,也都喜歡聽柔和的聲音,所以要好好培養形象,隨時掛著慈悲的微笑,講話的態度要注意柔和善順。開口動舌無不是在教育,對自己、對子女、對周圍的人,都要隨時注意型態、聲音,我們的舉止行動都是由心在指揮,所以好好的保持心念歡喜是很重要的。

如何做到「福慧雙修」?
證嚴上人回答: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

為什麼不快樂?
證嚴上人回答:因為「求不得苦」──所求太多,永遠不能滿足,不滿足的人生真苦。

「誠正信實」的涵義 ?
證嚴上人回答:「誠」是專精不雜──凡事出自內心的真誠,並且無所求地付出;「正」是無偏差──從凡夫到聖人的境界相當漫長,必須正大光明,不能有絲毫偏差;「信」能長養一切諸善根,信念堅定才不會受外境影響;「實」是平平實實待人處世,所做一切都自認為本分事。

為何人會有煩惱?
證嚴上人回答:人若心量狹窄,容納不了「我不喜歡的人」或是「比我能幹的人」,則貪、瞋、癡、慢、疑五種心理病態,便從此產生。但總歸起來,還是出於自己的心胸狹窄。

上人用什麼方法能感動那麼多人發心幫助別人?
證嚴上人回答:沒有特別的方法,只是一顆誠懇的心。利益大眾的事情做了,才說曾經做了這事,而不光是說「即將去做」的事情。

要怎麼去看待逆境困擾 ?
證嚴上人回答:不論學問、功夫都要提出堅心決志,有逆境來,應知這正是磨練自己的機會。寶玉是人們都喜歡的,但是要經過琢磨才有價值。花蓮的玉礦很多,天天任人踐踏,一點都不起眼。幾年前,泰國一位僧王來花蓮,他說,他好喜歡花蓮的玉石。我即請人找來一塊很大的玉石,一半給他帶回去雕成佛像,讓人膜拜;而另一半放置在精舍門口,任人踐踏,將近二十年了。同樣的石頭,經過琢磨與原石就有如此的差別。逆境就如磨玉的砥石,不磨不發光啊!有逆境來,我們應感激、珍惜這分增上緣,感激它的現身說法。時常以一分溫和的心情,歡喜地接受。做人要有一分堅定的心念,來接受層層逆境,以平靜的心來轉逆境。佛學乃有教無類,心中不平穩時,不妨多接觸佛法。

如何能得智慧 ?
證嚴上人回答:心無雜念,凡事樂觀,踏實做事,就會有智慧。平常要多訓練自己,不要去想不想做的事,也不要去想做不到的事,多往該做的事去想,思想不要太複雜,簡單就是智慧。

師父如何面對許多挑戰跟困難 ?
證嚴上人回答:的確天天都要面對很多困難,但要忍,不論是愛的堪忍、情的堪忍、還有事的堪忍、苦的堪忍,以及無奈的堪忍等等,不忍耐實在無法走下去。這世間就是堪忍世界,來到人間就要堪忍,不堪得忍耐,就無法活下去。

解析「靜思」
證嚴上人回答:人要提昇自己的品格,心必定要處在「靜」的狀態中,所說的「靜」意指不動搖、無亂相,是一種很寂靜的境界。「思」是思想,「靜思」就是用很冷靜的心來思考人事,如此所產生的是人性最清淨的思想,這種思想非常堅定、充滿智慧,日常生活中若能如此靜思,自然不會犯錯造惡。


志業、職業和事業有何不同 ?
證嚴上人回答:職業,是為生活不得不工作;事業,是為了賺錢,必須和人家計較,爭名奪利;志業,是無所求的付出,所需要的是有那種環境及機會,讓我們去付出。是真正的人生目標。

「志業」老師與「職業」老師的不同?
證嚴上人回答:職業老師對教學工作缺乏省思與理想,學期中日復一日踏上講台教孩子幾個鐘頭,然後放寒暑假。志業老師就不一樣,以選擇當老師的那分志願及抱負,自勉要把孩子們的學業與品德都教導得很好。

修行與工作如何並行 ?
證嚴上人回答:修行,並非一定在寺院,也不是在無人打擾時,而是要走入人群;因為活生生的教材就在日常生活中,所以在生活中修行,在工作中盡心。

打坐能否得智慧 ?
證嚴上人回答:打坐能調整身體,讓心靈平靜、思考較清晰。但若是坐而不定、心靜不下來,也沒有用;又或只在打坐時心靜,面對人事時又心亂如麻,亦無所助益。透過打坐靜思、反省很好,但不能當成修行的全部。我認為最佳的修行方法,就是在做事當中去體會,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

2010年7月19日 星期一

2010年6月19日,衲履足跡節目

上人說:你們(慈濟人)把我(上人)當『牧童』
狼來了、狼來了....喊很多次都沒有感覺,也不覺得怎樣.....
上人說,他講的話,我們時常聽沒有感覺、沒辦法了解,也不覺得怎樣...

2010年7月18日 星期日

邱國氣~奔騰國際,躍動人文

-來不及了,有多嚴重?人類在100年後將從地球上消失。
-許多人看到問題,可是許多人還是沉迷在其中。
-我們給地球媽媽怎樣的成績單?
-我們很有能力破壞地球,但是我們沒有能力逃離地球。
-人都是從原諒自己的那一分鐘開始懈怠。
-人類把自己關在一個以為沒有污染的地球,而不斷把污染往外面丟。
-2009年7月9日,英國王儲警告:拯救世界的時間只剩下96個月。
-要了解數字的背後要跟我們講的是什麼?
-一個人有正念是不夠的!如果沒有辦法讓全球慈濟人,當下有正念,就無法救地球。
-第一種:先知先覺,第二種:後知後覺,第三種:後知不覺,第四種:不知不覺(每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過日子)
-1X1X1...=1(每天維持)
-1.1 X 1.1...=2.85(每天進步一點點,十天后)
-0.9 X0.9...=0.35(每天退步一點點,十天后)
-心輪轉法輪,人脈傳法脈。
-期許自己小齒輪帶動大齒輪(這是一念不自量力,還是願力?)
-現在能靠近我的人越來越少,都被您們擋在門外,他們從這麼遠回來,就是想見我一面...請您們也要為我弟子的慧命著想!
-也不要太容易發脾氣。
-做事難免遇瓶頸,心念不自造瓶頸。遇到境界:一切都是好因緣,一切都會過去的。
-推動志業靠軟實力:在領導中要祥和,在溫柔中要寬容,並導向純真、溫馨相待,予人和氣之感,並要有紮實的精神理念。亦即柔軟仍要具有實力,展現出佛教寬闊而柔和。。。
-多用心:多用 上人的心。我們的心是凡夫心,常常用自己的心,才會有衝突。如果是 上人,他會怎麼做?
-靜思法脈勤行道:法在勤中。勤於覺察;勤於力行。
-資深不是進來久就叫資深,是跟法脈跟得緊。
-上人不喜歡收弟子又為何要為人皈依?因對有心行菩薩道者,要予其心靈目標。
-為何選擇來慈濟?重新思維自己的人生,改變人生價值的追求,學習用不同角度看待世事。。。
-重點是:深信因果,體會無常,勤修無我
-做好事如果不夠用心,也會做錯事。
-依報:依這份因緣假合匯聚一起。
-正報即業種(自己對自己的責任)。
-一切是考驗,看你怎麼辦;對境若不識,須再重頭練。
-心力轉,業力就轉。何謂心力?一念單純的心,就會有大願力,即能入法護心。
-上人:我對任何一個人,都給予無限的希望。

2010年7月16日 星期五

儿子去美国留学,毕业后定居美国。还给我找了个洋媳妇苏珊。 如今,小孙子托比已经3岁了。今年夏天,儿子为我申请 了探亲签证。在美国待了三个月,洋媳妇苏珊教育孩子的方法, 令我这个中国婆婆大开眼界。

不吃饭就饿着
每天早上,托比醒来后,苏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顾 自 地忙去了。托比会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面包片。吃饱 后,他回自己的房间,在衣柜里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 毕竟托比只有3岁,还搞不清楚子的正反面,分不清鞋子 的左右脚。有一次托比又把裤子穿反了,我赶紧上前想帮他 换,却被苏珊制止了。她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 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 便。那一整天,托比反穿着裤子跑来跑去,苏姗像没看见一样。

又一次,托比出去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没多大会就气喘吁 吁 地跑回家,对苏珊说:“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 的吗?”露西是邻居家的小姑娘,今年5岁。苏姗笑着说: “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托比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 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从那以后,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

我不禁想起,我的外孙女五六岁时不会用筷子,上小学时不会系鞋带。如今在上寄宿制初中的她,每个周末都要带回家一大堆脏衣服呢。

一天中午,托比闹情绪,不肯吃饭。苏珊说了他几句,愤怒 地 小托比一把将盘子推到了地上,盘子里的食物洒了一地。苏姗看着托比,认真地说:“看来你确实不想吃饭!记住,从 现在到明天早上,你什么都不能吃。”托比点点头,坚定地 回答:“Yes!”我在心里暗笑,这母子俩,还都挺倔!

下午,苏珊和我商量,晚上由我做中国菜。我心领神会,托 比 告别爱吃中国菜,一定是苏珊觉得托比中午没好好吃饭,想让他 晚上多吃点儿。

那天晚上我施展厨艺,做了托比最爱吃的糖醋里脊、油闷大虾, 还用意大利面做了中国式的凉面。托比最喜欢吃那种凉面,小小的人可以吃满满一大盘。

开始吃晚饭了,托比欢天喜地地爬上凳子。苏珊却走过来, 拿走了他的盘子和刀叉,说:“我们已经约好了,今天你不能吃饭,你自己也答应了的。”托比看着面容严肃的妈妈,“哇” 地一声在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饿,我要吃饭。”“不行,说过的话要算数。”苏珊毫不心软。

我心疼了,想替托比求情,说点好话,却见儿子对我使眼色 。 想起我刚到美国时,儿子就跟我说,在美国,父母教育孩子 时,别人千万不要插手,即使是长辈也不例外。无奈,我只好保 持沉默。

那顿饭,从始至终,可怜的小托比一直坐在玩具车里,眼巴巴地看着我们三个大人狼吞虎咽。我这才明白苏珊让我做中餐 的真正用意。我相信,下一次,托比想发脾气扔饭碗时,一 定会想起自己饿着肚子看爸爸妈妈和奶奶享用美食的经历。 饿着肚子的滋味不好受,况且还是面对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临睡前,我和苏珊一起去向托比道晚安。托比小心翼翼地问 : “妈妈,我很饿,现在我能吃中国面吗?”苏珊微笑着摇摇 头,坚决地说:“不!”托比叹了口气,又问:“那等我睡完觉睁开眼睛时,可以吃吗?”“当然可以。”苏珊温柔地回 答。托比甜甜地笑了。

大部分情况下,托比吃饭都很积极,他不想因为“罢吃”而错过食物,再受饿肚子的苦。每当看到托比埋头大口大口地吃 饭,嘴上脸上粘的都是食物时,我就想起外孙女。她像托比 这么大时,为了哄她吃饭,几个大人端着饭碗跟在她屁股后 面跑,她还不买账,还要谈条件:吃完这碗买一个玩具,再吃一 碗买一个玩具……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这身。

有一天,我们带托比去公园玩。很快,托比就和两个女孩儿 玩 起了厨房游戏。塑料小锅、小铲子、小盘子、小碗摆了一地。 忽然,淘气的托比拿起小锅,使劲在一个女孩儿头上敲了 一下,女孩儿愣了一下,放声大哭。另一个女孩儿年纪更小 一些,见些情形,也被吓得大哭起来。大概托比没想到会有这么 严重的后果,站在一旁,愣住了。

苏珊走上前,开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她一声不吭,拿起 小 锅,使劲敲到托比的头上,托比没防备,一下子跌坐在草地 上,哇哇大哭起来。苏珊问托比:“疼吗?下次还这样吗?” 托比一边哭,一边拼命摇头。我相信他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做了。

托比的舅舅送了他一辆浅蓝色的小自行车,托比非常喜欢, 当成宝贝,不许别人碰。邻居小姑娘露西是托比的好朋友,央求托 比好几次,要骑他的小车,托比都没答应。

一次,几个孩子一起玩时,露西趁托比不注意,偷偷骑上小车, 扬长而去。托比发现后,气愤地跑来向苏珊告状。苏珊正 和几个孩子的母亲一起聊天喝咖啡,便微笑着说:“你们的事情 自己解决,妈妈可管不了。”托比无奈地走了。

过了一小会儿,露西骑着小车回来了。托比看到露西,一把 将 她推倒在地,抢过了小车。露西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苏珊抱 起露西,安抚了她一会儿。很快,露西就和别的小朋友兴高采烈 地玩了起来。

托比自己骑了会车,觉得有些无聊,看到那几个孩子玩得那么高兴,他想加入,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蹭到苏珊身边, 嘟囔道:“妈妈,我想跟露西他们一起玩。”苏珊不动声色 地说:“那你自己去找他们啦!”“妈妈,你陪我一起去。” 托比恳求道。“那可不行,刚才是你把露西弄哭的,现在你又想 和大家玩,就得自己去解决问题。”

托比骑着小车慢慢靠近露西,快到她身边时,又掉头回来。 来回好几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托比和露西又笑逐颜开,闹成了一团。

管教孩子是父母的事

苏珊的父母住在加利福尼亚州,听说我来了,两人开车来探望我们。家里来了客人,托比很兴奋,跑上跑下地乱窜。他把 玩沙子用的小桶装满了水,提着小桶在屋里四处转悠。苏珊 警告了她好几次,不要把水洒到地板上,托比置若罔闻。最 后,托比还是把水桶弄倒了,水洒了一地。兴奋的小托比不 觉得自己做错了事,还得意地光着脚丫踩水玩,把裤子全弄 湿了。我连忙找出拖把准备拖地。苏珊从我手中抢过拖把交 给托比,对他说:“把地拖干,把湿衣服脱下来,自己洗干 净。”托比不愿意,又哭又闹。苏珊二话不说,直接把他拉 到贮藏室,关了禁闭。听到托比在里面发出惊天动地的哭喊, 我心疼坏了,想进去把他抱出来。托比的外婆却拦住我,说: “这是苏珊的事。”

过了一会儿,托比不哭了,他在贮藏室里大声喊:“妈妈, 我错了。”苏珊站在门外,问:“那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我知道。”苏珊打开门,托比从贮藏室走出来,脸上还挂 着两行泪珠。他拿起有他两个高的拖把吃力地把地上的水拖 干净。然后,他脱下裤子,拎在手上,光着屁股走进洗手间,稀里哗啦地洗起衣服来。

托比的外公外婆看着表情惊异的我,意味深长地笑了。这件事让我感触颇深。在很多中国家庭,父母管教孩子时,常常会 引起“世界大战”,往往是外婆外公护,爷爷奶奶拦,夫妻吵 架,鸡飞狗跳。

后来,我和托比的外公外婆聊天时,提到这件事,托比的外 公 说了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孩子是父母的孩子,首先要尊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虽然小,却是天生的 外交家,当他看到家庭成员之间出现分歧时,他会很聪明地 钻空子。这不仅对改善他的行为毫无益处,反而会导致问题 越来越严重,甚至带来更多别的问题。而且,家庭成员之间 发生冲突,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会带给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 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无论是父辈与祖辈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生分歧,还是夫妻两人的教育观念有差 异,都不能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

托比的外公外婆在家里住了一周,准备回加利福尼亚了。临走前两天,托比的外公郑重地问女儿:“托比想要一辆玩具挖 掘机,我可以买给他吗?”苏珊想了想,说:“你们这次来, 已经送给他一双旱冰鞋作为礼物了,到圣诞节时,再买玩具挖掘 机当礼物送给他吧!”

我不知道托比的外公是怎么告诉小家伙的,后来我带托比去超市,他指着玩具挖掘机说:“外公说,圣诞节时,给我买这个当礼物。”语气里满是欣喜和期待。

虽然苏珊对托比如此严格,托比去却对妈妈爱得不得了。他在外面玩时,会采集一些好看的小花或者他认为漂亮的叶子, 郑重其事地送给妈妈;别人送给他礼物,他会叫妈妈和他一起拆开;有什么好吃的,也总要留一半给妈妈。

想到很多中国孩子对父母的漠视与冷淡,我不得不佩服我的洋媳妇。在我看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美国妈妈有很多值得中 国妈妈学习的地方

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小心開玩笑~尊重人亦是自重

2009年11月衲履足跡,Pg 542

以謙恭尊重的態度待人,尊重人亦是自重;旁人見到彼此尊重的莊嚴形象與態度,也會恭敬看待受人敬重的對象,而不致輕慢造業。

上人于晨語時述說劫賓那尊者帶人敬重之德,與憍梵波提尊者過去生因緣以致累生習氣,教導無論面對男女老幼,皆要謹慎以待,莫以『開玩笑』、『隨便』的輕率態度犯下無心之過;看到別人的習氣,以輕藐的心態仿效、作弄,使人亦以不恭敬的態度對待他,即使是無心之過,也會招致累生的果報。

劫賓那發心隨佛出家,從其住家走到佛陀精舍的途中,忽逢大雨,借宿在燒陶師傅家,坐臥稻草堆上休息。晚間,尊者看到一位修行者也來住宿,遂恭敬推讓稻草堆讓修行者休息,而自己就坐在土地上。這位形象莊嚴的比丘正式佛陀,佛陀當下即為劫賓那說法,其后尊者亦證阿羅漢。 上人說,尊者是以前被、恭敬的心對人,如同常不輕菩薩,視人人皆是未來佛,其謙恭之心很自然地展現在日常生活中。

憍梵波提尊者亦是修行有成的大比丘,然而他有一個與生俱來的習氣,嘴巴常像牛反芻一樣嚼動不停。在多生以前,尊者也是幼年即出家修行的小沙彌,見到僧團中一位老比丘齒牙脫落,嘴巴習慣性地嚼動,覺得很好玩,經常仿效、做弄老比丘,就此養成習慣。

此后,尊者五百世都出生為牛,再五百世生為人,卻都有如同牛反芻一般嘴巴嚼動不停的習氣。雖然有因緣遇佛而出家,也證得道果,此一習氣仍在。佛陀擔心會有人像一千世以前那一位小沙彌一樣對待尊者惡作劇,引得見聞者輕視尊者而造業受報,遂讓尊者拿著一串數珠,對眾稱尊者嘴巴常動是在念佛。又擔心尊者出外托缽、入眾傳法時受到不明就里者做弄造業,遂教尊者至天堂受供。

上人言,佛陀對憍梵波提尊者的安排,顯示了哦佛陀的智慧與慈悲,不僅疼惜弟子,也疼惜一般大眾,預防眾生起因造業。“其實尊者在一千世之前,也是無心之過,業報卻延續千世,習氣難以斷除。此事亦警惕我們要時時用心,莫在無意間養成習氣,招致未來之苦;除了謹慎待人處事外,一旦發現自身的習氣要立即該國,戒慎虔誠,廣結善緣。”

2010年7月10日 星期六

一首轻轻的歌:《守着您》感言

看到很久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马上记录下来跟大家分享,现在在看回去,满心欢喜:

一首轻轻《守着您》感言
小时候,到庙里拜拜的时候,见到许多人都会跪在观音菩萨面前,向她诉说许许多多的烦恼。那时我想,观音菩萨每天要听那么多人讲那么多话,一定很烦。

长大后,我认识了一个人,他就是我们最敬爱的 上人。他也观世音菩萨那样,每天要听很多人讲很多话,讲很多烦恼。可是,这个人却不是会神通的观世音菩萨,他不会飞天,也不会遁地,他跟所有的凡夫一样,也是会有病痛,也是会有挣扎。可是,他却要承担这世间所有人的烦恼。

然而,人的烦恼阿,也不过如此!讲了再多,也不过如此。

有时候,我在想,能不能把这些讲不完的烦恼,化成一首歌,一首轻轻的歌,轻轻在 上人耳际萦绕,不能太用力,就能感受到。

当大家疲劳时,与其讲一些讲不完的烦恼,倒不如一起哼起这样的一首歌,用我们对 上人的思念,给自己一些力量,继续走下去。

上人说,他要用一辈子来做八辈子的事。那我们能否用自己的一辈子,来分担那八辈子的重量呢?爱 上人所爱,做 上人所做。

黄惠婉
马六甲静思堂
二00四年一月四日,星期日

2010年7月9日 星期五

2010年7月9日志工早會

上人提到最近北半球的熱浪,摘下重點與大家分享:

-慈濟的觀念,是不輕視每一個小因緣。
-最近的熱浪,連老鷹在孵著蛋都被曬爆。
-眾生共業,人人都要為現在的地球暖化盡心力,要用心簡化生活,用心減碳。
-馬來西亞的孩子響應蔬國護照,開始身體力行吃素。其中一個孩子表示,因為未來想要當慈濟人,所以現在要開始吃素。
-上人很幽默問現場的每一個人:“那么請問現在在前面的,是不是慈濟人?”,眾人答是。上人再問:“那么請問有沒有素食”,大家說有,上人說:“姑且相信之”。
-每一個人的生活上,都要再節儉一點。
-要做運動,為什么要跑到冷氣房里去做?為什么不在樹下跑步?

上人語重心長,期許大家能從落實生活開始,進行減碳和救地球。

2010年7月8日 星期四

證嚴法師靜思語

2010年7月7日 星期三

睡神上身了。。。

常常在上課時打瞌睡,都擔心有以下的結果,請看。。。

哈哈,我的顧慮是不是也是您的顧慮?

人生的苦

苦分成兩種:一種是經濟生活的苦,一種是心靈的苦。
為什么我們有時間聽別人說生活上的苦,卻沒有空間讓身邊的人來說心靈的苦?
照顾好自己的本性,怜悯别人的习性。

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

2010年7月1日:菩薩游戲人間

菩薩在人間中,一定要勇猛,要有赤子之心(保持單純)。不單純的話,在人群中,會受更多的污染。

2010年7月1日 星期四

2010年7月1日志工早會

-慈濟人是如是我聞,如是我見,如是我感受。
-菩薩的意義很深,沒有去做的話,沒有辦法體會。
-師志大家做了很多,佛心要去體會。
-名相上的慈濟人不重要,最重要是佛心。沒有佛心,無法有真誠的微笑。
-要從事項當中,才能體會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