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退休教授,跟老妻過著優游的生活,早上一起爬上小山崗舒展筋骨,下午他料理陽台的花草,又或看看雜誌,妻子則和朋友到咖啡室聊天。他們唯一的女兒,在美國定居。
月前一個晚上,朦朧間他感到床墊濕了,是老妻尿床。他推推她,發覺她已沒有反應。
「節哀順變。」不少親戚朋友說。
「謝謝關心,我會的。」 他極有禮貌地回答,沒失方寸,一派學者風範。
暗地裡,他部署一切。花草贈給鄰居,向人借的書籍郵寄送還,然後,走上律師樓立遺囑。全部準備好了。
在月圓的晚上,銀光薄薄的灑滿一室,他亮起微黃的檯燈,寫下最後的話。
面前,是一瓶藥丸。瓶子上,他看見老妻微笑。
就在他打開瓶蓋的時刻,電話響起。
他拿起電話筒,一把熟悉的聲音傳來:「爸爸,我在機場,我好想陪陪你。」他猛然醒覺。
老教授向我說完他的故事,喝一口香片,緩緩道:「最有效防止自殺的東西,不是學術修養,不是心理醫生,不是豐厚財富,原來是一種簡簡單單的關心的感覺 。」
多關心別人一點:
1.這個社會病態報導多,鼓勵人心的少。
2.我們其實是他人豐厚財富的一部分,值得多存一些。
2010年5月29日 星期六
2010年5月21日 星期五
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愛也要教導
摘自倪銘均學長的部落格,覺得很不錯:
昨天和黃素玉師姊聊天,我們都是慈濟技術學院的懿德媽媽慈誠爸爸。我們談到了教育。
我們每次和技術學院的孩子聚會,都會帶一些零食、水果,她都會請小孩先分給爸爸媽媽。要教他們懂得尊重長輩。
而我自己,也都會要求宗宗辰辰,吃東西的時候,不能只顧自己一個人吃,要顧慮到別人。這也是我媽媽,從小告訴我的道理。
有些人一上餐桌,好吃的菜一個人吃光光,讓旁邊的人覺得,這個人非常沒有家教,很沒有禮貌。
不管他再聰明,成就再高,還是會給人留下負面的印象,甚至讓人看不起。
素玉師姊也說,小孩如果要送父母禮物,父母要適時的接受。有些父母怕小孩花錢,這個不要小孩送,那個也不要小孩送,到最後小孩就不懂得如何孝順父母。
從她的談話也讓我也想到,父母到餐廳的時候,不要每次都點小孩愛吃的菜,而忽略自己的口味,不然小孩永遠不知道父母喜歡吃什麼。
這讓想到劉墉寫的,愛吃魚頭的故事:
老人家臨終前,幾位好朋友燒了她最愛吃的魚頭去。卻聽到她老人家瞞了十幾年的祕密:「魚頭雖然好吃,我也吃了半輩子,卻從來沒有真正愛吃過,只因為家裡環境不好,丈夫孩子都愛吃魚肉,只好裝作愛吃魚頭。我這輩子只希望能吃魚身上的肉,哪曾真愛吃魚頭呀!」
父母常常委曲求全,可能反而害了小孩。
※※※
另外一個志工說,小孩現在賺錢了,她固定會向小孩拿錢,不夠的話再給小孩,一方面不要讓他亂花,另外也要讓他知道,同住一個屋簷下,每個人都要分擔責任。
忘了是誰寫的文章,文章提到,我們要小孩孝順我們、體貼我們,我們就要給他學習的機會。例如生病的時候,要教他們問我們「哪裡不舒服,有沒有要幫忙倒水」等等。
還有一位志工也告訴我,她的女兒是慈青,她女兒說,只要向慈濟志工大聲喊「爸爸、媽媽」,就有很多好吃的東西。
記得我以前當慈青的時候,不會有這樣的想法。
事實上,這是否是現代年輕人普遍的狀況呢?尤其現在,啃老族非常嚴重,飯來張口、茶來伸手的狀況,不算少見。
懿德媽媽和慈誠爸爸,還有慈青學長,帶慈青的時候,應該要讓慈青知道,他們不能只是單純的接受,也要懂得付出與回饋。
就像家長一定要小孩做家事,也是一樣的道理。
昨天和黃素玉師姊聊天,我們都是慈濟技術學院的懿德媽媽慈誠爸爸。我們談到了教育。
我們每次和技術學院的孩子聚會,都會帶一些零食、水果,她都會請小孩先分給爸爸媽媽。要教他們懂得尊重長輩。
而我自己,也都會要求宗宗辰辰,吃東西的時候,不能只顧自己一個人吃,要顧慮到別人。這也是我媽媽,從小告訴我的道理。
有些人一上餐桌,好吃的菜一個人吃光光,讓旁邊的人覺得,這個人非常沒有家教,很沒有禮貌。
不管他再聰明,成就再高,還是會給人留下負面的印象,甚至讓人看不起。
素玉師姊也說,小孩如果要送父母禮物,父母要適時的接受。有些父母怕小孩花錢,這個不要小孩送,那個也不要小孩送,到最後小孩就不懂得如何孝順父母。
從她的談話也讓我也想到,父母到餐廳的時候,不要每次都點小孩愛吃的菜,而忽略自己的口味,不然小孩永遠不知道父母喜歡吃什麼。
這讓想到劉墉寫的,愛吃魚頭的故事:
老人家臨終前,幾位好朋友燒了她最愛吃的魚頭去。卻聽到她老人家瞞了十幾年的祕密:「魚頭雖然好吃,我也吃了半輩子,卻從來沒有真正愛吃過,只因為家裡環境不好,丈夫孩子都愛吃魚肉,只好裝作愛吃魚頭。我這輩子只希望能吃魚身上的肉,哪曾真愛吃魚頭呀!」
父母常常委曲求全,可能反而害了小孩。
※※※
另外一個志工說,小孩現在賺錢了,她固定會向小孩拿錢,不夠的話再給小孩,一方面不要讓他亂花,另外也要讓他知道,同住一個屋簷下,每個人都要分擔責任。
忘了是誰寫的文章,文章提到,我們要小孩孝順我們、體貼我們,我們就要給他學習的機會。例如生病的時候,要教他們問我們「哪裡不舒服,有沒有要幫忙倒水」等等。
還有一位志工也告訴我,她的女兒是慈青,她女兒說,只要向慈濟志工大聲喊「爸爸、媽媽」,就有很多好吃的東西。
記得我以前當慈青的時候,不會有這樣的想法。
事實上,這是否是現代年輕人普遍的狀況呢?尤其現在,啃老族非常嚴重,飯來張口、茶來伸手的狀況,不算少見。
懿德媽媽和慈誠爸爸,還有慈青學長,帶慈青的時候,應該要讓慈青知道,他們不能只是單純的接受,也要懂得付出與回饋。
就像家長一定要小孩做家事,也是一樣的道理。
工作是在修心
急匆匆趕去聽一場演講,趕路中心情焦躁起伏。好不容易到了會場,喘息未定中,看到了自己的愚痴。去聽演講,不是要安頓身心嗎?怎麼把自己弄得急躁不安?
人常陷在情境中,反而忘了做事的目的。我們為求更好的生活品質,追求更多的成就,疏忽追求過程中,心要清楚明白,安定快樂,才是真正的成就。
不禁想起一則廣欽老和尚的故事。承天禪寺起建的時候,一天來了很多工程人員及工程車,寺裡負責監工的師父正忙得不可開交,老和尚突然叫住他,請他進屋去磨剃頭刀。他愣住了,這是怎麼回事?早不叫磨,晚不叫磨,偏在此時磨刀,外面有這麼多工程人員正等著處理事情呢!他心裡急得不得了,可是師命難違,只有遵命進屋磨刀 三兩 下。
廣欽老和尚一看,喝斥道:「你看,隨隨便便磨的,刀兩邊沒有磨到;你的心不平,所以磨出來的刀子也不平。」
這位師父心裡很急,一聽,趕緊再去磨了一次拿給老和尚看,廣欽老和尚又喝斥他:「一看便知是做表面工夫,隨便應付而已,你並沒有重新磨過,這刀是補磨的。」
這時,老和尚拿出自己的剃頭刀,又平又漂亮。因為老和尚的心是平的,靜的,所以磨出來的刀一如其心。
廣欽老和尚道:「工作再忙,也要保持一顆平靜的心,我們工作是在修心,並不是為了工作而工作。」人的心隨境而轉的力量太大了,心要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做自己心的主人,實在很不容易,需要老和尚的棒喝,才能看到自己。所以我們必須不斷的、徹底的提醒自己。我們常常陷在事情裡面,心是不安的、急切的,手裡做著這件事,心裡擔心著別件事。不斷的想要「得」,想要做的很多,想做得更好,超過自己所能負荷,就是「貪得」。
當洗碗時,急切的要趕快洗完,好去做其他有意義的事。因為潛意識裡認為它是「無用」的小事,諸如:趕路、等車、做家事、運動等等,都是此樣心態。其實「洗碗這一刻,就是生命!」每一刻都是生命的片段。生倏忽數十載,回首過去,只留下記憶已矣,所得到的其實也只有現在這一刻的感受。當下這一刻是美好的,是確實可以掌握的。每一刻,心都是平靜的,一生就是美好的。一轉念,當下就不敢輕忽洗碗這一刻的生命,即刻專注在眼前的事情上,心就靜了,安了。
趕路時,也要提醒自己-專注在每一踏步上,如禪師所說:「要照顧腳下」收起紛亂的思緒,注意步伐的韻律,和諧。很奇妙的,心靜了,呼吸自然就流暢均勻,身心也舒暢起來。我們每天都有很多的體悟,但正向的想法是稍縱即逝的,轉眼間,又掉入過去的習慣。所以反省之後的體悟,要立即記下,整理成簡潔的字句,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這完全是自己體證來的,對自己最有用。座右銘隨身攜帶,每日朗誦。當境界來時,以適用的箴言提醒自己,就不致落入負面的想法之中。活在當下,當下並不是現在的時候,現在的環境,而是保持一顆平靜的心。
與對方同在的力量,勝過千言萬語
常常我們在面對病人時,不懂如何陪伴,今天在星洲日報看到一篇很好的文章,摘錄其中的幾個重點與大家分享:
曾廣志,歐洲革理菲斯大學心理研究所博士班畢業:
1. 如果有人感到哀傷時,你其實可以不用說太多,最重要的是你是否能與對方同在,讓對方知道他不是獨自在哀傷的就好。
2. “與對方同在”不是用嘴巴說出來的,需要的是你和對方一起時把心打開,讓對方感受到你那份“我知道你痛苦”,但這是沒辦法避免的。
3. 面對悲傷沒有任何特效藥,但我愿意和你一起面對難關的真心,過程中適時握對方的手一個同理的眼神就足夠了。
4. 當哀傷時,需要有人與自己同在,但問題是,我們很難與別人的情緒同在,因為我們活在拒絕悲傷、否認情緒的社會里。
5. 能夠與自己的情緒貼近,才有能力去貼近別人的情緒。
6. 在進行輔導時,很多時候都沒有說太多的話,只要允許對方哭就好了。
7. 簡單的問“我可以為你做什么?”,對方不一定有答案,重點是讓對方知道他們有需要的時候,不是孤單的。
8. 一個習慣貼近自己真實心情的人,才能自在的與哀傷者同在,因為他理解對方經歷的是什么心路歷程,他會在心中默念,“我曾經哀傷過,我愿意守護陪伴你那受傷的心,辛苦你了。”
2010年5月13日 星期四
你無法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的
大學階梯教室裡,一場演講會即將開始。
主講人是蜚聲海內外的知名教授,海報兩天前就貼出去了,反應異常熱烈,同學們紛紛趕到現場,要一睹教授的風采。
離開講還有十分鐘,學生們紛紛進入到會場中,在他們跨進會場的一瞬,不約而同地發現腳下有一塊香蕉皮,在抬腿避開時,都不忘埋怨兩句:是誰這麼缺德?一點公共意識都沒有!
組織者是怎麼搞的?現在的人,什麼素質?
大家嘰哩咕嚕抱怨著跨過那塊香蕉皮,坐到自己的位置上,靜等著教授的光臨。
幾分鐘後,教授準時到達。他也發現地上的香蕉皮,扶扶眼鏡上前仔細端詳。 教室裡頓時靜了下來,大家都伸長脖子,看教授的一舉一動。
教授看清楚腳下是一塊香蕉皮,勃然大怒,指著它大聲說道:你怎麼可以呆在這個地方呢?你應該是在垃圾桶裡睡覺!
怎麼這麼沒有公德心、沒有環保意識,要是有人踩到你摔傷怎麼辦?你太不象話了!
憤怒讓他的眼鏡在鼻樑上跳動著,讓人一下子想起被小事激怒的唐老鴨,聽眾席上頓時傳來一陣陣笑聲。
教授沒理會,繼續憤怒,對著香蕉皮繼續發火。 聽眾席上,有學生不耐煩了,大聲說:算了吧!教授,別費力氣了,你不可能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的!
教授聽了,突然,轉過頭來,滿臉紅光地笑了,並伸手把香蕉皮撿起來,放進講臺旁的垃圾桶裡,用紙巾擦擦手說:剛才那位同學說什麼?能再說說嗎?
教室頓時靜了下來,沒人說話。
教授說:我聽見了,你不能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的!這就是我今天晚上演講的題目!
這時,牆上的大螢幕上開始播放同學們剛才入場時的鏡頭,同學們千姿百態地跨越香蕉皮和版本各異的埋怨聲清晰地傳了出來。大家最初哄笑著,慢慢變得雅雀無聲。
教授說:這是我特意安排的一個環節,我想給大家講的道理,其實你們已明白並喊了出來。但對你們來說,明白道理是一回事,而用道理指導自己的行為,卻又是另外一回事!我相信,在坐的幾百名同學,沒有一個人不懂得香蕉皮是罵不進垃圾桶的,但大家缺乏動一動手,以舉手之勞去改變現狀的行為。這就如同許多人感覺社會冷漠,而又吝於付出一個笑臉;埋怨環境污染,卻又不願意撿一片垃圾;咒駡腐敗和貪污,遇事卻本能地想去托關係走後門;感歎道德水準下降,卻又不願意身體力行地去做任何一件善事…… 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埋怨和咒駡。 幾乎所有人都不願意身體力行去做事。 責任永遠在別人身上,而自己永遠都是受害者!這些做法與心態,無限放大了消極面,而使人看見的都是絕望。
事實上,並非如我們所想的那樣,社會的每一分進步,都是需要人們用行動去構建,如果我不亂扔垃圾,這個世界就少了一個污染源;如果我再將身邊的垃圾清理掉,世界就乾淨了一分;如果我的行為感化並帶動了一個人,那麼世界上又多了一份乾淨的原因。
地球上只有五十多億人,這不是一個望不到邊的數字,因而,我們應該為自己的五十億分之一,抱有信心。
記住,垃圾不會被罵進垃圾桶,你得行動!從現在開始!
教授的演講結束了,會場裡響起聲音宏大但情緒極其複雜的掌聲
主講人是蜚聲海內外的知名教授,海報兩天前就貼出去了,反應異常熱烈,同學們紛紛趕到現場,要一睹教授的風采。
離開講還有十分鐘,學生們紛紛進入到會場中,在他們跨進會場的一瞬,不約而同地發現腳下有一塊香蕉皮,在抬腿避開時,都不忘埋怨兩句:是誰這麼缺德?一點公共意識都沒有!
組織者是怎麼搞的?現在的人,什麼素質?
大家嘰哩咕嚕抱怨著跨過那塊香蕉皮,坐到自己的位置上,靜等著教授的光臨。
幾分鐘後,教授準時到達。他也發現地上的香蕉皮,扶扶眼鏡上前仔細端詳。 教室裡頓時靜了下來,大家都伸長脖子,看教授的一舉一動。
教授看清楚腳下是一塊香蕉皮,勃然大怒,指著它大聲說道:你怎麼可以呆在這個地方呢?你應該是在垃圾桶裡睡覺!
怎麼這麼沒有公德心、沒有環保意識,要是有人踩到你摔傷怎麼辦?你太不象話了!
憤怒讓他的眼鏡在鼻樑上跳動著,讓人一下子想起被小事激怒的唐老鴨,聽眾席上頓時傳來一陣陣笑聲。
教授沒理會,繼續憤怒,對著香蕉皮繼續發火。 聽眾席上,有學生不耐煩了,大聲說:算了吧!教授,別費力氣了,你不可能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的!
教授聽了,突然,轉過頭來,滿臉紅光地笑了,並伸手把香蕉皮撿起來,放進講臺旁的垃圾桶裡,用紙巾擦擦手說:剛才那位同學說什麼?能再說說嗎?
教室頓時靜了下來,沒人說話。
教授說:我聽見了,你不能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的!這就是我今天晚上演講的題目!
這時,牆上的大螢幕上開始播放同學們剛才入場時的鏡頭,同學們千姿百態地跨越香蕉皮和版本各異的埋怨聲清晰地傳了出來。大家最初哄笑著,慢慢變得雅雀無聲。
教授說:這是我特意安排的一個環節,我想給大家講的道理,其實你們已明白並喊了出來。但對你們來說,明白道理是一回事,而用道理指導自己的行為,卻又是另外一回事!我相信,在坐的幾百名同學,沒有一個人不懂得香蕉皮是罵不進垃圾桶的,但大家缺乏動一動手,以舉手之勞去改變現狀的行為。這就如同許多人感覺社會冷漠,而又吝於付出一個笑臉;埋怨環境污染,卻又不願意撿一片垃圾;咒駡腐敗和貪污,遇事卻本能地想去托關係走後門;感歎道德水準下降,卻又不願意身體力行地去做任何一件善事…… 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埋怨和咒駡。 幾乎所有人都不願意身體力行去做事。 責任永遠在別人身上,而自己永遠都是受害者!這些做法與心態,無限放大了消極面,而使人看見的都是絕望。
事實上,並非如我們所想的那樣,社會的每一分進步,都是需要人們用行動去構建,如果我不亂扔垃圾,這個世界就少了一個污染源;如果我再將身邊的垃圾清理掉,世界就乾淨了一分;如果我的行為感化並帶動了一個人,那麼世界上又多了一份乾淨的原因。
地球上只有五十多億人,這不是一個望不到邊的數字,因而,我們應該為自己的五十億分之一,抱有信心。
記住,垃圾不會被罵進垃圾桶,你得行動!從現在開始!
教授的演講結束了,會場裡響起聲音宏大但情緒極其複雜的掌聲
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
衲履足跡~環保
以下以“我”為稱呼的,是摘自衲履足跡中,上人的談話。
2009年3月
-期許人人都要立即用心執行減碳。“其實二氧化碳能否減量,關鍵還是在人類;大自然的氣候改變,即是因為人的生活習慣導致的效應。加入人人勤檢,疼惜物命、資源回收確實讓垃圾減量,就不會對大地有大破壞、大影響。”“天地環境之大,身處其間的我們,需要學習的事還有很多!而且,大自然的氣候不斷惡化,地球快速升溫,假如人心不盡速調整,對于大地氣候仍然不予關心,改變生活方式,地球的毀傷也同樣會加速!”Pg 727
-只有凈化人人的心地,將清流注入人人的心地,大地才會健康,這就是我們的目的,別無所圖。Pg 730
-上人表示,不只是此生在地球上生活,來生還要在此生活,所以保護地球責無旁貸。Pg 866
2009年3月
-期許人人都要立即用心執行減碳。“其實二氧化碳能否減量,關鍵還是在人類;大自然的氣候改變,即是因為人的生活習慣導致的效應。加入人人勤檢,疼惜物命、資源回收確實讓垃圾減量,就不會對大地有大破壞、大影響。”“天地環境之大,身處其間的我們,需要學習的事還有很多!而且,大自然的氣候不斷惡化,地球快速升溫,假如人心不盡速調整,對于大地氣候仍然不予關心,改變生活方式,地球的毀傷也同樣會加速!”Pg 727
-只有凈化人人的心地,將清流注入人人的心地,大地才會健康,這就是我們的目的,別無所圖。Pg 730
-上人表示,不只是此生在地球上生活,來生還要在此生活,所以保護地球責無旁貸。Pg 866
訂閱:
文章 (Atom)